二龙山位于金州地峡以北约莫百里处,虽然其东西两侧海岸线之间的距离要比金州地峡宽了有三四倍,但二龙山和旁边由西向东流入黄海的沙河正好可以连成一道天然屏障,如果占领该地区,要借助地势构筑一道新的防线也不算太困难。
当初国防部拟定的作战计划中,也有过将战线推进到二龙山的方案,只当时能够调动到辽东作战的部队规模有限,国防部认为打下来之后也难以守备如此之大的一片区域,所以最后还是决定先以金州地峡为界,将南边的部分占下来,待日后条件成熟了再将战线往北推进。
不过今年清军在朝鲜战场大败而归之后,大概也是担心海汉军会乘胜追击,有意识地在金州方向加强了防御力度,并对其苦心经营的堡垒防线作了扩建,进一步增加了防线上小型堡垒的部署密度。此外根据军情局所搜集到的各种情报信息来推断,清军在北边至少增加了五到八个牛录的人马,且以机动性较强的骑兵为主,显然是在防范海汉发动突然袭击。
对于驻扎在东北亚地区的海汉军来说,气候条件是制定作战计划时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之一。特别是辽东地区每年有小半年的时间都处于冬季之中,从接近年底的时候到第二年开春,期间会间杂着大大小小的频繁降雪,而这种苦寒天气环境对于大多是南方出身的海汉将士来说,无疑是极为严苛的考验。
尽管海汉在后勤保障和日常作训方面都尽可能地作好了冬季作战的准备,但这里的冬天实在不适合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毕竟后勤辎重都难以在雪地中长途运输,海汉军的战斗力会因此而大打折扣。就连海汉军的对手,到入冬之后也会主动选择偃旗息鼓,收缩防区,待开春之后再重新开始活动。
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年冬季来临时,辽东半岛上的交战双方就默契地选择停战,休养一个冬天进行备战,等开春了再接着打。这种交战节奏对战局中处于被动一方的清军要稍稍有利一些,他们在金州地峡以北修筑的堡垒防线主体工程也是利用了冬季休战的时间施工。如果不是有这条堡垒防线挡住了去路,海汉军恐怕早就将实际控制区的边界线向北推进到二龙山附近了。
二龙山位于金州地峡以北约莫百里处,虽然其东西两侧海岸线之间的距离要比金州地峡宽了有三四倍,但二龙山和旁边由西向东流入黄海的沙河正好可以连成一道天然屏障,如果占领该地区,要借助地势构筑一道新的防线也不算太困难。
当初国防部拟定的作战计划中,也有过将战线推进到二龙山的方案,只当时能够调动到辽东作战的部队规模有限,国防部认为打下来之后也难以守备如此之大的一片区域,所以最后还是决定先以金州地峡为界,将南边的部分占下来,待日后条件成熟了再将战线往北推进。
不过今年清军在朝鲜战场大败而归之后,大概也是担心海汉军会乘胜追击,有意识地在金州方向加强了防御力度,并对其苦心经营的堡垒防线作了扩建,进一步增加了防线上小型堡垒的部署密度。此外根据军情局所搜集到的各种情报信息来推断,清军在北边至少增加了五到八个牛录的人马,且以机动性较强的骑兵为主,显然是在防范海汉发动突然袭击。
对于驻扎在东北亚地区的海汉军来说,气候条件是制定作战计划时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之一。特别是辽东地区每年有小半年的时间都处于冬季之中,从接近年底的时候到第二年开春,期间会间杂着大大小小的频繁降雪,而这种苦寒天气环境对于大多是南方出身的海汉将士来说,无疑是极为严苛的考验。
尽管海汉在后勤保障和日常作训方面都尽可能地作好了冬季作战的准备,但这里的冬天实在不适合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毕竟后勤辎重都难以在雪地中长途运输,海汉军的战斗力会因此而大打折扣。就连海汉军的对手,到入冬之后也会主动选择偃旗息鼓,收缩防区,待开春之后再重新开始活动。
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年冬季来临时,辽东半岛上的交战双方就默契地选择停战,休养一个冬天进行备战,等开春了再接着打。这种交战节奏对战局中处于被动一方的清军要稍稍有利一些,他们在金州地峡以北修筑的堡垒防线主体工程也是利用了冬季休战的时间施工。如果不是有这条堡垒防线挡住了去路,海汉军恐怕早就将实际控制区的边界线向北推进到二龙山附近了。
二龙山位于金州地峡以北约莫百里处,虽然其东西两侧海岸线之间的距离要比金州地峡宽了有三四倍,但二龙山和旁边由西向东流入黄海的沙河正好可以连成一道天然屏障,如果占领该地区,要借助地势构筑一道新的防线也不算太困难。
当初国防部拟定的作战计划中,也有过将战线推进到二龙山的方案,只当时能够调动到辽东作战的部队规模有限,国防部认为打下来之后也难以守备如此之大的一片区域,所以最后还是决定先以金州地峡为界,将南边的部分占下来,待日后条件成熟了再将战线往北推进。
不过今年清军在朝鲜战场大败而归之后,大概也是担心海汉军会乘胜追击,有意识地在金州方向加强了防御力度,并对其苦心经营的堡垒防线作了扩建,进一步增加了防线上小型堡垒的部署密度。此外根据军情局所搜集到的各种情报信息来推断,清军在北边至少增加了五到八个牛录的人马,且以机动性较强的骑兵为主,显然是在防范海汉发动突然袭击。
喜欢1627崛起南海请大家收藏:1627崛起南海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