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慈禧把溥仪这个小娃娃扶上龙椅,自然不会不知道这个小娃娃至少十五年之内都不会有治理国家的能力,所以给他留下了一套班底,以保障在他成长期间国家权力中枢能够正常运转。
一套以满洲权贵为主的班底。
这套班底以摄政王载沣、庆亲王奕劻牵头,载振、载洵、载涛、铁良、良弼、端方、溥伟……一众满洲贵族各任要职,牢牢把握住这个国家的最高权力,反正就没有汉人什么事了。在这套班底里,载沣和奕劻自然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载涛和良弼是陆军大臣,载洵是海军大臣,载振是农工商部尚书……一个个给安排得明明白白,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对汉人的防范意识深入到骨子里了。现在满人政权已经芨芨可危,正宜招揽人才,大力改革,励精图治,然而这些满洲贵族却没有这样的勇气,他们选择了死死抓住手中的权力,挡住每一位汉人精英的上升途径,试图用这种绝望的方式来保住这个摇摇欲坠的政权。很显然,当年段琪瑞炮打南城给这帮满洲贵族留下的心理阴影实在太大了,所以一听说又冒出了个可能比袁世凯更厉害的李思明,摄政王居然打算提拔这头狮子来对付袁世凯这条野心狼,载洵整个人感觉都不好了!
奶奶的,一个手握重兵的袁世凯就够难对付了,现在你居然还想扶持一个加强版的袁世凯,这是嫌大清死得太慢吗?
对于载洵来说,在大清王朝风雨飘摇之际,是绝对不能跟袁世凯这种手握重兵的野心家翻脸的,不仅不能翻脸,还要想方设法稳住他,用一种温和的方式分他的权,一点点的将其架空。实大没有办法分他的权也不要紧,袁世凯已经老了,身体不怎么好,大不了大家就咬牙忍着,熬个十来年把他熬死。袁世凯是很厉害,但他那两个儿子却连他一成的本事都没有,只要熬死了他,北洋集团后继无人,对付起来就轻松多了。但是李思明……这位大爷才二十出头啊,他打仗的本事甚至比袁世凯还要厉害,治理地方、笼络人心的能力也双双爆表,靠着开垦荒地起家,只用了三年时间就把诺大一个淮安府给经营得如同铁桶一般,摄政王你把这么一号人物扶持起来,万一他不受控制,我们怎么办?也像对付袁世凯那样熬死他?得了,人家才二十出头,只要不作死,少说也能再蹦跶个四五十年,只怕载字辈的满洲贵族都死清光了他都还是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心情好了还能跑到他们的蚊头蹦迪!
居然想扶持这么一号人物来对付袁世凯……摄政王这智商着实堪忧啊!
载洵态度如此激烈,就差没说如果你敢扶持他,老子就一头撞死在你面前,但载沣却有点不以为然:“你是不是太悲观了点?那李思明才二十出头,也就打仗的本事厉害点,没见过什么世面,断不会像袁项城那样老奸巨滑。只要我等对他施以恩惠,多加笼络,他定然会感念皇恩浩荡,为大清效死的。”
载洵冷笑:“朝廷给袁项城的恩惠还不够多么?对他还不够皇恩浩荡么?他是怎么回报朝廷的?南城的炮弹坑还在呢,摄政王,你这么快就忘记了?”
载沣烦躁起来:“那你说我们应该怎么办?继续看着袁项城一家独大,无人能制?你敢保证他下次再派兵进京,炮弹还是打在南城的荒地,而不是打进京城里?”
载洵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起用一个比袁世凯更年轻、更有能力的李思明那固然是找死,但放任袁世凯一家独大,那等于一把利刀悬在自己的脖子上,什么时候落下来全看他袁某人的心情,这种等死的滋味可不好受!
找死和等死,他们必须选一样,没有第三种选择了。
载沣被人称为“混蛋小王爷”,既然是混蛋,那心眼自然大不到哪里去。本来他跟袁世凯就有私仇,后来袁世凯还调段琪瑞炮打南城,让他这个摄政王首页扫地,这口气他哪里咽得下。而且此时的载沣也才二十七、八岁,还没有真正沉淀下来,年轻轻轻便当上了摄政王,自然别指望他像李鸿章那样慎重、从容的处理问题。年轻人总是容易冲动,富有攻击性,而以庆亲王为首的那一拨人一个个暮气沉重,干什么都瞻前顾后,有气无力,让他非常不爽。载洵也没比他大几岁,居然也是前畏狼后怕虎的性子,他就更加不爽了。想做大事,哪能一点风险都不冒的?扶持李思明自然是有风险的,但只要能对付袁世凯,那这点风险就值得冒!他是铁了心要把北方变成袁世凯与李思明的斗兽场,让他们斗个你死我活,谁也拦不住。
不过,他虽然贵为摄政王,但是很多事情不是他一句话就能拿定主意的。不出所料,他决定扶持李思明一事在中枢掀起了轩然大波,一大票满洲权贵,不管是老的还是小的都像被开水淋到的猫一样跳了起来。端方还好,当过两江总督,跟李思明合作过,认为那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应该重用,不可使他就此埋没,但必须慎用,否则后患无穷————现在的大清可没有能耐让一个拥兵数万、骁勇善战的大将乖乖放下兵权当曾国藩的能耐了。端方的意见还是比较温和的,铁良和良弼的意见就非常极端了,他们激烈反对,甚至认为李思明是个祸害,应该尽快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