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耕地和粮食(1 / 2)

1942风起南洋 潜水老猿 1714 字 2022-12-13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粮食,粮食是重点。”叶关少将是跟法国人谈判的主代表,李衡不得不多次提醒他。

对李衡来说,机器他也要,粮食他也要。

随着人口的增多,粮食的压力也逐渐增大。

以前两三万时,还能通过及时外购解决,现在眼看吃先锋军皇粮的人口要突破二十万了,就连外购粮的运输都难解决。仅仅先锋军内部一天就消耗二百多吨粮食,先锋军这么长时间了才凑够一百辆卡车,如果都用卡车运,全部调去运粮才够用,可油料到哪里去找?粮食到哪里去运?

之前的中南半岛还是大量出口的粮仓,比如缅甸,二十年代年出口大米就超过三百万吨,泰国更是常年出口大米。得益于气候和环境,老挝粮食产量也不低,不够主要集中在中下寮。

“老挝的第一大粮仓在沙湾拿吉平原,还大部分没有开发出来,可惜离我们还有二百多公里。老挝的第二大平原是巴色平原,在南边的下寮,离得更远。”李衡有些惋惜。

“我们不能再向南了,再向南攻,那狭长的地形缺少纵深,很容易被敌人两面夹击。”这些资料本来就是赵易提供的,但这些地方先锋军是鞭长莫及。

“我们现在可耕土地面积也不小,但大多数没有开发出来。”李衡摊开结合后世地图和现在的统计数据绘制的农业地图道,“开发度最高的是万象平原,这也是老挝的第三大平原。整个万象平原面积超过50万公顷,算是老挝比较繁华的地区,但大部分耕地还是没有开发出来。

在它的东边就是北汕平原,面积约6.5万公顷,开发利用还不到十五分之一。幸亏我们想南突进,占了波里坎赛省的这部分精华之地。和万象平原一样,这里也是河流众多,土地肥沃。

在川圹地区的查尔平原和班班平原,也各有5万公顷的土地,适合开发耕地,都基本没有利用。

还有琅勃拉邦谷底,利用率比其他地方稍高一点,但这3千公顷利用的还没有超过四分之一。万荣那边也能开出3千公顷。

真要把这些都充分利用起来,粮食年产量超过一百万吨很轻松,二百万吨也问题不大。”

“这么多土地,可不都是来种粮食的。”叶关在旁边插话道。

“现在这个时代,城市用地很少,工业用地更是极少。就算这些土地半数挪作其他用途,剩下的种植粮食,年产百万吨也不成问题。这个时代的亩产太低了,我们只要稍用点心,就能达到1公顷3吨的年产量。现在江南很多地方的水稻亩产量都能超过200公斤,这还是一季的产量。按照1公顷15亩,这可不是减尺缩水的亩,一季产量3吨并不夸张,更不用说这里很多地方可以一年两熟了。”李衡已经调查收集了很多相关资料。

“那为什么我们现在粮食不够呢?我记得你说过南塔和芒新等地土地都不错啊?”叶关平时真没有在意过这些,他事情一大堆,每天脑子里都感觉塞满了,就算是手下收集来的相关情报,按照情报等级和分类的不同,很多他只是一扫而过。

“芒新附近的孟新平原足有1.3万公顷,还有南塔附近的土地也能有4千,孟赛那边还有2千多公顷。这里我们开垦的早一些,已经开垦和利用了12万亩土地。另外孟洪、孟洪拉、孟拉等区域2.4万公顷,我们也已经开垦出了3万亩。还有丰沙里省那边,可开垦4千多公顷,我们驻守在那里的一个营,只开垦了不到1万亩。加上其他地方零散的土地,以及国内的耕地,我们现在共拥有耕地18万亩。”李衡点了点地图中的红色斑块道,

“这18万亩就算全部种水稻,水稻都亩产200公斤,一年两熟,也刚刚维持我们的粮食消耗。我们对周围的气候并不是很熟悉,种植庄稼需要各种数据,气温、降雨量、日照、季风,甚至虫害等,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全部种上粮食。这些土地也不全是高产田,有些也还需要种植甘蔗、烟草、木薯、棉花等经济作物。”

“我记得玉米、地瓜、土豆等作物的产量还可以?”叶关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