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国内派遣队(2 / 2)

1942风起南洋 潜水老猿 1871 字 2022-12-13

在华夏的先锋军中队,准备一对一的怼日本人,人数也和日军相仿,但每一个派来华夏的先锋军士兵都是挑选出来的。他们中很多人在先锋军中或许就是伍长班长一样的存在。

就他所知,很多中队长都是少校军衔,除了能让手下信服外,同时军衔高了也为了和国内军队打交道方便一些。

在特殊情况下,他们都有临时提高自己军衔一级的权力。也就是说,若是有中央军想来指挥他们来当炮灰,他这个少校可以自称为中校怼回去,背后的先锋军大本营绝对会撑腰。

临来时,赵易给他们这些军官开会就说过了,尽量保持队伍的独立性。没有接到先锋军上级的命令,完全可以不听那些国内军队的指挥。他们只是辅助攻击。

来华夏的先锋军队员,已经考虑到了后勤补给的困难,挑选的武器基本放弃了9毫米冲锋枪,基本以毛瑟和三八步枪为主。作战方式就是跟在中央军身边,利用先锋军中神射手多的优势打狙击。

有熟悉当地环境的队员,可以独立打游击。

这一条很受先锋军队员的喜欢。之前曾经有人牢骚过:“俺家乡的鬼子都没打跑,怎么安心在南洋打鬼子?”

现在可以安心了。很多士兵很朴实,他们不求真的打跑鬼子,只求为家乡出一份力,甚至亲自回家乡为之牺牲自己的生命。

先锋军在国内战斗牺牲免不了,截止到6月初,不到一年的时间,进入国内牺牲的士兵已经超过了两千,击毙日军人数也才不到三千。

没有足够的补给,武器弹药稍落后于日军,伤亡不觉就升了上来,大到让叶关都心疼。

……

“只靠那些有些落后的武器,我们在国内的伤亡也太大了些。现在根据地也吃紧,我们后续的派遣队是不是缓一缓?”叶关找到赵易商量道。

最早那些招揽移民的先遣队不算,先锋军派去国内支援抗日战斗的大规模派遣队一共有四批。

第一批是43年开始的,人数只有一千多人。

第二批是44年1月份的四支援军中向北的那支。人数一口气派出了五千人,也是最大的一批。

第三批和第四批,都是护送弹药物资去的,也顺便补充损失的兵力。

在护送回那些伤员和移民后,留在国内的先锋军还有九千多人。

按照计划,新的一批派遣队即将出发,同样也是抽调了先锋军中的一些骨干精锐,对先锋军的实力也受影响。

“以前伤亡大,主要出在北方。是因为在北方我们距离太远,鞭长莫及,物资很难送到。他们不得不依靠那些拉栓式手动步枪和小鬼子拼,而且没有火炮和空中的支援,损失不免大了一些。”赵易也很心疼。

虽然派去国内的先锋军是挑选出来的,但靠那些拉栓式步枪跟日本人比射击,还是略差了点。

先锋军新建军时间并不长,很多连新兵训练三个月都不到就被推上了战场,获得一次次胜利靠的是冲锋枪和机枪以及充足的弹药补给,也因为碰到的日军并不算很强。现在是以己之短,碰敌之长,伤亡自然大了些。环境对先锋军也不是多么友好,期间甚至出现了一个中队被国内的汉奸出卖,集体被围困全部壮烈牺牲的事。

“以后战线不断向南移,我们的补给能力也在加强,对战情况能稍好一些。”赵易也在改变国内援军的作战方式,冲锋枪不方便补给,但装备机枪的数量却在激增。先锋军现有5架c-47运输机的空中补给以及地面补给体系的完善也能让60迫的炮弹补给到位了。

“其实我们狠心一点,等到日本人打完了豫湘桂战役,兵力分散露出软肋后,再出兵会更容易对付。现在我们不止损失大,还得跟那些中央军一起背上溃败的骂名。”叶关牢骚道。

“偏偏我们没法狠下心来。”赵易苦笑道,“这一场仗打下来,不说华夏在国际上的地位受影响,就算老百姓也要遭殃。我们的抵抗,总能给更多人希望吧。再说,我们也不是没有收获。”

他顿了一顿,继续道:“我们之前早就说过了,出兵国内更多是为了赢得战略上的主动。至少是加深了和国内的联系,赢得了部分民心,无论是对以后打交道还是移民,都有好处。你也知道,国内现在对我们开始警惕,我们移民已经受到了影响。”

先锋军的移民之前最高时曾经达到了一个月移入40来万,在攻下曼德勒后,反而降到了20万左右。

除了移民性质决定到了一个瓶颈期,背后也有老蒋和其他势力伸手的缘故。

他们平时对人这个因素不是很在意,只是因为没法养活,却也知道人多的重要性,尤其是青壮。中央军中就有人认为放松先锋军移民就是在资敌。于是6月份的20万移民中,大半是老弱妇孺。

“我们派去华夏的每一支派遣军都是一支宣传队。会让国内各地对我们有好感,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老蒋他们是封不死边境的。就算不让我们移民,我们在华夏的派遣军也可以随时壮大。不要忘了那些可是我们的精锐,只要有了足够的物资和武器,他们随时可以变成伍长和班长,拉起五倍十倍的队伍来。到时候他们要来我们地盘,就算带着家属,老蒋能封得住?”赵易淡然道。

喜欢1942风起南洋请大家收藏:()1942风起南洋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