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竟然会造涡轮喷气机?(2 / 2)

1942风起南洋 潜水老猿 1843 字 2022-12-13

从42年开始李衡就在琢磨,43年起更是有一个十几人的小组一起研究,44年扩大到了百人的规模,最大的精力就用在了琢磨透其中的原理上。

李衡不得不因为材料和加工问题妥协,最后出来的第一款发动机虽然还是单轴的轴流式,已经和涡喷6大为不同了。

这下李衡也心中没把握了,曾问赵易:“单发和双发很难说哪一种安全。多一个发动机,出事故的几率就多一些,但两个发动机轻易不会同时出问题,其中一个出问题,另一个还能确保飞机一份安全。哪一个更安全一些,还需要大量的数据来积累,无法轻易下结论,那我们现在用单发还是双发?”

“首先我们需要的是性能。我们本来飞行员就不多,没法和苏俄那样利用人海战术。我们最终选的路子只能和日本人一样,训练精英飞行员,研制一款性能优越的战斗机,至少要甩开英法,在短时间内让他们无法对我们有威胁。”赵易回道。

“嗯!”李衡同意这一点。

只要先锋军熬过最艰难的一段时间,世界遍地涌起的反殖民浪潮就能让英法无暇再顾及先锋军了,况且还有苏俄这个最大的隐患在,西方需要考虑先锋军的立场问题了。

“现在的单发战机性能没法超出英美的水平,我们只能指望利用双发的优势来超越他们。就算成本高,总体算来性价比也合适。”赵易更注重总的性价比。

空军和海军很相似,也是武器性能占很大优势。就算两台发动机推高了战机成本,但只要损失少,最后一算还是省钱。否则成本再低,最后闹个机毁人亡,连自家天空也守不住,最后不得不屈服,这样损失才更大。

“用双发还有一个未来升级的考虑,比潜能不足的单发更有优势。就像我们当初决定用轴流式而不是离心式发动机一样。”赵易再道。

当初选择发动机的时候,三人也犹豫过,离心式的发动机制造更简单,而轴流式的发动机却比较复杂,格外麻烦,若是要最快投入使用,还是离心式,可三人却知道轴流式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还是看长远一点吧!我们没有精力和实力两种发动机都研制,只要抓住一种,就能笨鸟先飞赢得主动。我记得英国人一开始就是离心式吧,从英国人那里得来经验的美国人和苏俄人,一开始也是主攻离心式。我们在轴流式上比他们早一点研究,也能消除我们基础弱的部分影响,何况我们对轴流式更熟悉。”最后赵易拍板道。

三人确实对轴流式最熟悉,后世发动机都已经向轴流式靠拢,网上流传多的涡喷6也是轴流式,李衡对涡喷6的数据也更熟悉,先锋军直接研究轴流式,最起码有一点金手指的光芒。

如今得到了同样是轴流式的德国容克jumo004喷气式发动机作为参考,无疑让这个进程加快。

“德国人因为缺镍和其他一些稀有金属,才让容克的004号发动机的寿命和性能差了不少。但我们已经有了镍基高温合金,无论是燃烧室、还是涡轮盘,甚至关键的叶片,我们的材料都比德国人的强一点,借助004号发动机的结构,我们的发动机会造的比德国人还要好。”李衡不敢开口说大话,但整体性能超过jumo004的水平,他还是有把握的。

jumo004才8.8千牛的推力,先锋军的新发动机推力已经在20千牛徘徊了。单发推力要小一些,甚至比涡喷5小,最终只能选择双发来弥补。

“这是我们冶炼和加工能力的问题,我们已经从美国人那里订购了真空感应炉,进一步精炼,精密机床美国人也松口了。他们不给,瑞士人也愿意给。只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发动机推力还能继续提升,寿命也能进一步增加。未来升值潜力还是很大的。”李衡道,“不过,首次运转中还有一些小问题,至少我没法在二战结束前确保完成。”

“飞机呢?”赵易问道。

“发动机基本已经可以确定了。那么飞机方案也就能确定下来了,我们选择a方案,还是在歼6基础上仿造。”解决了发动机的问题,李衡的心就已经放松了大半。虽然新发动机动力小一些,但他们现在也不需要超音速。

他对歼6最熟悉,电脑中有歼6的图片和部分资料介绍,李衡还保留着当初歼6退役时网上的一篇纪念文章,反倒是有些落伍的歼-5了解的不多。从模仿歼-6开始,算是占得部分先机。方案早就有了,就等发动机确定。否则,气动什么的都得大改。

“我们可以向美国人多申请一些技术支持,能推动进程更快一些。”李衡主动道。

研制发动机能如此顺利,和美国人的援助也脱不开的。有些精密仪器和设备,只要花钱就能从美国人那里搞到,还有部分美国工程师的人力支持,虽然他们不了解先锋军意图,但一些问题可以直接找他们解决。

现在先锋军的根据地上,高薪聘请了九百多名美国工程师和技工人员。

先锋军前前后后在发动机上的设备、材料、技术和人力投入,已经超过了一千万美金,这还不包括新飞机的研制。

成功从来没有侥幸。

喜欢1942风起南洋请大家收藏:()1942风起南洋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