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粮食不缺(2 / 2)

1942风起南洋 潜水老猿 1765 字 2022-12-13

老百姓有时候只求个温饱。

东联国粮食不是很缺,尤其是在战后各地纷纷闹饥荒的大背景下。

在很早的时候,赵易三人就重视粮食生产。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开垦耕地就是其主要任务之一。

一开始得益于日本人的不重视,先锋军在老挝的根据地早早打造出了几片粮食基地,后来等到日本人想打也打不动时,先锋军已经占据了泰国这片肥沃的土地,加大移民引进,大力发展起了耕种。

缅甸战前也是粮食出口大国,虽然受到了战争影响,但很快被先锋军组织恢复耕作。越南和高棉,以及印缅边境以西恒河以东地区,也都是传统的耕种之地。在先锋军特地组织下,首先抓起了农业耕作。

先锋军除了重点扶植橡胶等重要经济作物外,首重粮食生产。

“除去经济作物,和番薯土豆玉米等杂粮,仅仅稻谷生产面积就超过了1400万公顷。”李衡在调查报告中,对稻谷种植面积还是很满意的。

这不是后世经过了大量森林砍伐开荒后的数字,而且还有一些土地受到战乱影响抛荒,能在建国时快速整理出这么多已经很不错了。虽然还达不到后世泰国1700余万公顷的耕地面积,但后世整个华夏水稻耕种面积也不过只有三千多万公顷。

当然,这个时代的粮食产量远远没法跟后世相比。

“我以前总以为热带地图土地肥沃,有充足的阳光,有充足的水分,一年四季都能生长,只要勤奋,粮食亩产还不得蹭蹭地往上涨,谁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叶关从情报部门那里汇总来的数据让他很是吃惊。

这年代很多土地能亩产一百公斤就已经算丰产了,很多土地连亩产百市斤都做不到。

“良种很重要,土壤也很关键。”李衡给他科普道,“热带地区坏就坏在了水分充足,雨季的时候天天下雨,土壤里多少营养也都随着雨水流失了。时间长了,有些地方就只剩下偏酸的红土了。这样的土地上根本长不出多少粮食,选不好作物还会颗粒无收。我们在老挝开垦的荒地多亏了是才开垦的,森林下的一层有机质还存在,所以有了两年丰产。若是不精耕细作,慢慢改良,没几年也肯定会成为不产粮食的荒地。

对了,杂草和虫害也很关键。没了冬天,虫灾肆虐,稍一懒惰,荒草遍地。所以说在热带地区,耕作也是门技术活。泰国和越南等传统粮产地是多少年精耕细作,不断改良的结果。就像缅甸,因为战乱土地长时间抛荒,等到再利用时说不定就已经废了,还得重新改良。”

“噢,这么说爪哇岛那地方,咱们岂不是亏了?”叶关这才恍然,惋惜道,“有火山灰改良土地,所以爪哇岛才丰产,后世才能养活1.5亿人口。这是热带地区难得的宝地呀,这样白白放弃有些可惜了。”

“多大的胃口吞多大的饼,说实在的,爪哇岛是好地方,可惜我们吞不下,除了马六甲海峡这样的敏感位置外,那地方爪哇人太多了。”赵易唏嘘道。

就连美苏也不会坐视让先锋军控制整个马六甲海峡,何况爪哇岛上还有五千多万的土著人,这简直就是难以消化的石头,为了一个爪哇岛,而滞缓消化控制中南半岛的速度,实为不智。

“我们不是还控制着不少爪哇岛的土地吗?除了可以左右爪哇粮食经济外,我们还可以用来吸纳更多土著移民迁移过去。”赵易道。

当初爪哇岛上很多华人资产,他们有很多转移向东联国后,那些土地就成了先锋军控制的资产,通过套着各国帽子的黑白手套继续牢牢控制着。更加隐蔽的经济殖民有时候比直接殖民掌控的更多。

“土地是可以慢慢改良的,很多土地只要精耕细作,会越养越熟。不止越来越方便的化肥,就算是普通的农家肥,我们华夏人也是拿手。更何况我们还有良种优化这样的大招,粮食是不会缺的。”赵易敢这么保证,是因为现在粮食就已经自给自足了。

在勤劳的华夏人最为擅长的种田技能下,很快掌握了这些地区的耕作方式,很多土地上普遍都是一年两熟甚至三熟。这使得1945年一年,先锋军控制区域共生产了1600多万吨稻米。此外还有数百万吨的番薯和土豆供应。

这还是因为越南、高棉、恒河以东等很多地区才被先锋军攻下不久,很多地区只能收获一季的粗略统计。

这些粮食显然通过华人互助会的低保福利优先供应了华人和华裔,毕竟大量的土地是华人互助会直接拥有。

这么多的粮食足够华人移民们吃上了饱饭,也能通过市场流通保障让其他人饿不死。只要没有了战乱,没有大的天灾,在热带地区,总能填饱肚子。尤其是先锋军推出了大量基建工程,只要出劳力,还是能填饱肚子的。从而基本稳定了地盘上的局势。

这也使得先锋军在45年全年还能向华夏等地出口了300多万吨稻米和其他杂粮。

喜欢1942风起南洋请大家收藏:()1942风起南洋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