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宽轨(1 / 2)

1942风起南洋 潜水老猿 1724 字 2022-12-13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3米?这宽轨也太宽了吧?”叶关看着李衡提出的宽轨方案有些吃惊。

标准轨不过才1435毫米,两倍的宽度都有了。

“比如苏俄和印度那样的宽轨,只是比标准轨宽十几公分,其实和标准轨差不多,体现不出宽轨的太多优势。”李衡道,“2米以下的宽轨其实和标准轨差距不大,还失去了标准的优势,还不如直接用1435毫米的标准轨。即使改动以后,2米以下的轨距都意义不大。所以,我选了2米、2.5米、2.87米三种新标准,准备从中挑选一个合适的。

2米这个轨距和常规的差不多,改变的意义不大。2.5米和2.87米相差不大,哪一种都可以,只是2.87米是标准轨的两倍,如果中间加一根铁轨,可以兼容国际标准轨,这样两边的铁轨也能合理利用,不至于只磨损一边。在设计车站站台的时候也方便两边通用。

其实算起来,双倍的1435毫米轨的轨距也不是2.87,轨距是两道铁轨在上端内部的距离,若是真加上一道铁轨,加上这多出来的轨头宽度,就要接近3米宽了。也算3米吧!”

“3米?不会是老希的3米宽轨计划吧?”叶关处理德国情报自然对这个数字敏感。

“正是有了德国人的一些数据,又有了那些德国工程师的帮助,我才想进行宽轨计划。”李衡点头承认道。

若是没有德国人铺垫的宽轨计划,没有了那些从德国搜刮来的相关人才的帮助,这样耗费的精力太大了,要完成整个计划简直就是空想。但就算有了这些条件,要完成这样的计划也是难比登天。

叶关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道:“老希疯了,你也疯了?这不止是要重新设计一套标准的事,投资也更为浩大,得几倍于普通铁路的造价吧?我们有这些资金和精力?”

“老希提出这样的计划,可不一定就是疯子。要不是之前我们和德国人接触了不少,我都要以为老希也是穿越而来的。他这个宽轨计划还是有不少优点的。”李衡笑道。

“我知道,你说过的。”叶关抢着说道,“在电子水平达不到的条件下,高速铁路是不用想了,与其追求速度还不如追求运输量。轨距宽了,火车宽度也就能大了,甚至还能双层,无论是载货还是运人都能大大增加。”

“对。其实我们华夏国家和欧美情况有些不一样。我们是人口多,人口密度大。这就意味着无论是货运和客运量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还缺少公路和汽车的补充,对铁路依赖格外大。至少三五十年内,数量就显得格外重要,至少要超出了速度的需求。”李衡毕竟从事这行当,耳闻目染加上平时的思考,对其中的利弊有了自己的一番看法。

欧美国家公路发达,资本力量为了大力发展汽车和更暴利的飞机,也压制了铁路的发展。美国在三十多年前铁路里程就已经超过了40万公里,之后就不断在拆铁路。欧洲那些局促在一个个国家的铁路更是难以联网发展,还不如公路方便。

但华夏以及东联国国情不同,要实现大规模人口运输和货物运输,更依赖铁路这样的大动脉。

“就拿客运来说吧。普通标准轨客车,受限于轨距,客车宽度有限,一排只能安排5个座位。而3米轨可加宽客车截面,设计更加利于通行的双通道,单层就能设计8座甚至10座。更何况还可以设置双层客车。考虑到重心等设计,也可保证3倍以上的运输量。客车截面宽了,也可适当安排调整内部空间。比如说,卧铺的调整更方便,五六米的横截面宽度安排两张大床都没问题,还能留个宽敞的过道。

货车更是方便,有了足够的宽度,可以更方便的安置集装箱。20尺柜的长度外尺寸也不过6.1米,完全可以横置,还可以轻松地排双层。这样可比同样长度的4列货车运载的都多。

要知道未来集装箱运输才是大趋势,可以更便捷的沟通水运、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施行三者联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