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并不在意(1 / 2)

1942风起南洋 潜水老猿 1766 字 2022-12-13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不是我们要当帝国主义,压迫剥削第三世界,而是现在的生产力水平支撑不起足够多的人口大国。”赵易叹道,“早早崛起的欧美一直占据了世界过半的资源,剩下的由世界其他各族分薄了,其中聚集起来的各种资源也就能支撑,也仅仅能支撑起一个10亿规模的人口大国,说实在的,从现有生产力挖掘出来的地球资源来说,华夏无从选择,只能死道友不死贫道了。

这个世界有了我们,在世界生产力水平提高不多的情况下,对资源的需求会更多。未雨绸缪,虽然阿三哥们喜欢自己作死,但就怕万一,我们还是需要留一手,只是压制拖延一下而已。”

先手一步就能天差地别。赵易三人在印度布局了好几步先手。

第一步就是从农业入手。

印度,也仅仅是印巴分治后的那个印度,耕地面积就达到了25.5亿市亩。

后世华夏死保18亿亩红线,施行那么多年的计生,对印度人来说,都不是事。比华夏再多的人口,他们也能养,甚至不需要达到华夏的耕作水平,因为他们只需要养活那十分之一的真正的人就足够了。

生产力水平真的很制约人口,它的落后会让生产关系中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直至爆发。

“二战真是个改变大势的机会。英国人在印度的衰退和当时的乱局,让我们很轻松的就得到了这么多的地契,加起来足有八百万亩。若不是担心我们的人员会暴露太多,我们能获得的耕地数会更多。”叶关的情报部门在二战时候就早早入手,有了些收获。

八百万亩看似很多,但对比印度那25亿多的总数,真的就没什么了,连有些土邦的大地主都不如。不过,这些地块位置还不错,已经足以让先锋军执行诸多移民方案。

这一次的移民不是华人,而是指那些东南亚的印裔和当地土著。

和腾笼换鸟计划一样,印度也成了东南亚人的一个新笼子。

“八百万亩土地已经不少了,若是太多了,容易引起英国人和印度人的封杀。”赵易对眼下的土地收获已经很满意了。

过犹不及。

没人是傻子,先锋军的腾笼换鸟计划,在各国眼中只能算阳谋。

少量移民,各方势力都默许。这种直接迁移解决麻烦的方式各国都耍过,只是不曾想过先锋军搞得规模会那么大。

“从东联来的移民会不会太多了?”蒙巴顿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毕竟他管辖东南亚区域,又无奈滞留在印度,对连接两者的消息很是敏感。

“哦?”韦维尔想了想那些资料,才不在意道,“这是一部分印度人和缅甸人也加入了‘本族福利计划’,背后有先锋军的影子,不过影响不大。”

这个本族福利计划是英国人自己给起的名字,源于东南亚各族模仿先锋军的福利待遇推出的各项计划。

先锋军的福利待遇很是美好,却只针对华人。若是后世肯定要找来许多批评,但这个时代这才是正常,况且名义上分配的那些福利都是顶着华人互助会的名义,别人更没法说三道四。

但这种福利方式却吸引了各方的关注。

在这个欧洲老牌殖民帝国开始没落,各族各国寻求解放和强大的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各种怪异的思想,人们都愿意去尝试。先锋军的福利待遇计划更是成了不少人指引的方向。

一些土邦或者一些组织开始小规模的推行福利计划来招揽人员。在先锋军的地盘上或许会受到很多影响,但在苏门答腊岛上和菲律宾、孟加拉等地却都出现了不少大大小小的福利政策,就连印度一些地区也有了这种福利方式。

“只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农场,靠这种方式来吸引苦力。”韦维尔道。

“也有大农场。”蒙巴顿却做过调查,“我只是有些好奇。他们吸引了很多的缅甸人,甚至有些只招揽缅甸人,给出的福利也很优惠,如果算起来,那些农场的产出,并不能赚到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