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突出贡献德国人(1 / 2)

1942风起南洋 潜水老猿 1797 字 2022-12-13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赵易睁开眼,青鸟运输机已经停靠在了清迈机场跑道上了。

从万象到清迈并不算远,仿造运5的这架绰号青鸟的运1运输机以巡航速度180公里的速度,只需要不到三个小时。

这架运输机算是赵易的专用飞机。

虽然速度不快,但足够在几个重点城市来往,最关键的是这款双翼运输机安全性能高,就算失去了动力,照样能平稳的降落在一块稍平整的空地上,甚至是水面上。

为了安全,赵易也需要转机,真要和普通老百姓去挤公共飞机,纯粹是给防卫部门找麻烦,也是给别人找麻烦。

赵易起身,接过秘书手中的毛巾擦了把脸,身下的那副简易折叠床已经折叠固定在了机壁上。有了自己的专机,无论是办公还是休息也都更加方便了。连续三天都只睡了三四个小时,赵易有些熬不住了,发动机的轰鸣照样不影响他的短憩。

“直接去101所。”他挥了挥手对身边人说道。

他们三人明显受到了后世华夏的影响。

军工工厂和研究所一般都是三位数代号。

为了突出发动机的重要性,在100号空缺的情况下,排首位的就是以研制设计航空动力为主的101所。

而研制喷气式战机的107所就在隔壁。

清迈的凉爽气候也让这里成了先锋军科研院所的集中区域。

“先看一下发动机?”提前一步赶来的李衡和赵易一边走一边谈道。

出于安全考虑,两人是不可能座一架飞机的,只有接到李衡安全抵达的消息后,赵易才登上他的专用飞机。同样两人集中在清迈后,叶关也只能守在万象,应对意外情况。

“嗯!”赵易点了点头,稍顿了一下又道,“先去看一下我们的科研人员吧,包括那些德国专家。”

……

“这是安塞姆弗兰茨博士。jumo 004发动机就是在他领导下研制的。幸亏有了他系统化的帮助,我们的发动机才能顺利的完成,并得到了更好的优化。”把手引向站成一排的众人,李衡一一给赵易介绍道。

弗兰茨博士向赵易微微点头鞠躬,用有些磕磕绊绊的中文道:“甲-6发动机性能之前已经不错了,我只是帮着调整了一下。”

这个德国老头可不是谦虚,一开始被先锋军绑来的时候可是高傲的很。但见到先锋军研制的甲型喷气式发动机后,大为吃惊,态度才算好了些。

李衡毕竟不是水货的理工男,在有后世相关知识作为积累的前提下,发动机的框架和部分思路已经超越了德国人之前创造的奇迹。

德国老头还是比较骄傲的,不是自己的功劳,也不会强揽在自己身上。

但系统的调整正是菜鸟一样的先锋军研制人员欠缺的,就算是李衡明知道系统的重要性,也不知道该如何调整,只能一点点的尝试,弗兰茨的到来帮先锋军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甲-6只是最终定型后的发动机型号,之前调整试验的发动机从甲1开始到甲5都已经废掉了。

最终的发动机绰号还没有定型。

李衡打算沿用华夏的山脉或者山峰来命名,叶关却觉得这样有些太明显,不如用太阳系的星球来命名。

“小日本已经用星命名过了。”李衡反对。

“难道日本人用过,我们就不提了吗?说不定以后我们的称呼才是主流,日本人的称呼反而被人遗忘。再说火星、金星这样的称呼,可是我们华夏最先说的,小日本是抄袭的我们,现在同样的叫法连文字都不一样了,哪里算模仿他们?”叶关觉得用星球命名更加大气。

李衡和叶关两个人各持己见,最近好像要争出结果了。据说是叶关用5坛茅台镇30年陈酿赢来的。

“这位是曾经任职赫斯公司首席工程师的马克斯本特勒博士,他最擅长机械振动。我们发动机的叶片振动问题就是他解决的,还有天龙战机的共振问题,也多亏了本特勒博士。”李衡继续介绍道。

赵易爽朗一笑,又是主动和本特勒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