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停战了(1 / 2)

1942风起南洋 潜水老猿 1804 字 2022-12-13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和谈一直在慢慢的推进着,就像越来越近的雨季。

战争也渐渐远去,偶尔的冲突却不断。

这种低烈度的战斗同样是在持续流血,消耗着各方的精力和财力。

先锋军占尽地主之利,但二百多万不事生产的军队枕戈待旦,庞大的军队后勤支出也是沉重的压力,目前军费开支已经超过正常财政收入的一半,若不是有二战战利品打底和贷款支撑,很快就会破产。

战争时期的军管制度时间长了也不利于经济的正常运转,长此以往,弊大于利,有些利益也就不再纠结。不比在意一朝一夕,以后还有更多机会扳回来,甚至还要收利息。

英法更熬不住,大军在外,各项费用远比先锋军要高,还要考虑世界其他地方的局势稳定,也不断在妥协。

此时苏俄还插手不多,美国人也希望平息战争,让英法多顶一顶欧洲不断在动荡的局势,稳定欧洲和东南亚的局势,尽快完成战后国内经济军转民的结构转换。

美国在战后经济也陷入了困顿,欧洲经济一直不起色,没有这个世界最大市场的拉动,美国人在二战爆发出的庞大军工能力就迟迟无法理顺正常的经济秩序。

无论后边的杜鲁门,还是马歇尔计划,都是准备启动欧洲市场。一个是为了借势对抗苏俄,一个也是为美国本身的经济考虑。

他们需要先锋军在东南亚给英法一个教训,但英法长期拖在东南亚,也不符合他们对欧的政策。

把握尺度才是政治左右制衡的标准模式。

英法也知道美国人的算盘。

就在1月底,英国人提前近一个月照会美国国务院,声称国内经济困难,已经无法给予土耳其和希腊经济和军事援助了。欧洲其他国家的经济,英国人也摆明要撂摊子。

这无疑会加重欧洲的左派浪潮。

英国人知道美国人会托底,也真的无力来对抗苏俄的渗透,只能希望把野心勃勃的美国人拖进欧洲来,正面和苏俄对抗。先锋军这边的事情也被英国人顺手当做理由和借口了。

大国夹缝下,小国的利益是随时会被牺牲的。

美国人也参与了谈判,在世界局势不断变化下,已经开始改变了策略,催促着双方尽快结束这场战争。

“老美也太不是东西了,转头就把我们卖了。”叶关对此很是不满。

“能有现在这个局面,已经算没白抱美国人大腿了。”赵易笑道。

其实不用赵易说,叶关也明白这其中美国人的作用。

若不是美国人在旁边牵制,英法投入的兵力会更多,先锋军这么一个靠移民和当地华人匆匆捏合在一起的政权,单凭自己一个小肩膀,很真抗不下来。

“以后就要小心一些,华夏局势在变。美国人会更加堤防我们,肯定会催促我们对抗国内。和美国人的蜜月期不会持续太久。”赵易笑罢,复又叹息道。

进入47年后,华夏国内局势有了大变化。先锋军很快就要被推到意识形态前沿阵地上,这恰恰是赵易三人不愿意去做的。

让先锋军反苏,反正只是骂几句,不让苏俄渗透过来,隔着老远对先锋军影响并不大,但华夏却不同,来自后世的三人自然明白哪些是华夏的正确选择。三人只会助推,怎么可能拖后腿?

一时半会儿的,先锋军还能含糊过去,时间长了,美国人肯定要怀疑先锋军的立场,投名状交不上来,在五十年代铁幕阴影下,先锋军的日子会很难过。这也是赵易三人急于停战的重要原因,哪怕是损失一些眼前的利益,也要停止战争,尽快发展,夯实基础,才能不惧世界的风云变幻。

毕竟三人的到来,这个世界已经变了。

47年2月21日,先锋军和英法终于先达成了停火协议,和平协议可以等其他利益事项慢慢谈后再签订。

战争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

……

在刚经历了战火后的河内西北的西湖,周边行人很少。

“嘎!”一辆吉普车顺着一条新修不久的石子公路,停在了湖畔的第三军属院前,倚靠在后座的石犇半闭着的双眼一下子睁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