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运煤的万吨轮(2 / 2)

1942风起南洋 潜水老猿 1814 字 2022-12-13

冯如山也曾犹豫要走的,被先锋军找上门来后就继续留在了加尔各答港。

粤省的木工在印度有行业优势外,还有客家人的皮革和制鞋。

印度很少有人制革,除了气候的因素外,制革被印度人当成贱民做的工作,客家人很轻松的就占领了印度很大一片市场,印度华人在加尔各答的塔霸建起了唐人街,小小的塔霸成了印度三大制革中心之一。先锋军插手后,华人制革份额更是占了印度半壁江山。

这里的华人数量还是在减少。吉大港甚至恒河以东的一些城市都能找到差不多的工作,而且机遇更好。

老华人走了,又有新的华人到来。

新华人的工作更多样,还更多偏向了管理,冯如山就是这个码头的管理者之一。每天有大量的煤炭和铁矿石以及黄麻、棉花等运走,其中过半都是运向东联国。

东联国一方面缺有素质的劳动力,一方面也面临着劳动就业的安置问题。

纺织业等轻工业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安排女性就业的绝佳途径,除了满足本国需求,还能不断创造白色外汇。

就算东联国国内还是男女比例不均,女性偏少,但先锋军从日本和欧洲搬来的纺织机械也弥补了人员的不足。

从明治维新到二战前,日本重点发展了钢铁、造船和纺织业,先锋军也重点搬迁相关设备,搜集相关技术。

机器设备有了,热带气候偏多的东南亚却极少产棉花这种亚热带作物,也不产生丝,一切只能靠进口。

蚕丝东南亚也生产,不过规模不大,先锋军只打算稳步提升产量,确保国内自产自销,并不打算扩大规模,这样容易冲击到华夏。

纺织业的重心就偏移到了棉花、热带植物纤维和化纤上。

热带植物纤维需要研究,目前用的最多的就是黄麻和蕉麻。蕉麻东联国自产多,这种马尼拉麻最多的产地还是菲律宾,而黄麻最大的产地是印度。赵易制定纺织计划的时候,干脆就近利用这些资源进口来搞深加工。

而解决穿衣问题的重点在化纤产能极为低时,还是放在了棉纺织上。

以后很长时间内,华夏在穿衣方面都是弱项。西方世界对华夏经济封锁,华夏有限的土地需要优先种植粮食,棉花的产量根本满足不了本国庞大人口的需求。

赵易想就此做一个有益的补充,才优先发展棉纺织业。

自家棉花资源不足不要紧,现在紧靠印度这个世界棉花大生产基地,从埃及和土耳其进口棉花也更方便。

仰光和曼谷、西贡是现在先锋军三大棉纺织中心,都是靠海,充分利用原料进口优势。尤其是仰光,运输成本更低,先锋军五大纺织集团都在这里设厂,东联国目前有54家棉纺织厂,这里就占了17家。

去年先锋军从印度进口了27万吨棉花,在仰光就消耗了12万吨。

今年印巴孟分治,棉花产地被分割,出口就需要分别洽谈。印度地区纺织生产消耗已经成为大头,加上新政府提倡发展粮食生产,出口量不断减少,这几年平均不过五六十万吨,多了先锋军这么稳定的大客户,出口才略有提升。

东联国今年在印度谈到了38万吨的进口份额,加上美国运来的16万吨,已经基本满足本国棉纺织设备的正常运转了。

但印度棉花还是东联国进口重点,毕竟印度棉花比美国棉花每吨便宜近一百美元,运费也少了很多。

眼看着出口额已经超过了一亿美元,棉花逐渐成了印度出口东联国的最大商品。

冯如山不是负责装载棉花这样的白金,而是煤炭这样的黑金。

在越北、婆罗洲、巨港等地的煤炭得不到安全开发的情况下,东联国其他地方还是比较缺煤。

各地小煤矿不少,但不利于大工业生产应用。这里地处热带,不需要考虑取暖,但动力煤、焦煤的用量与日递增。

从日本和欧洲搜刮来的机器,很多是蒸汽机动力,火力发电厂也是以煤炭为主。

东联国无烟煤富裕,动力煤和焦煤却偏少,尤其焦煤,幸亏旁边有个印度,自家煤矿上的煤炭资源出口成本比在东联国本土开采成本还低。

这艘谭江号胜利轮就是改装的运煤船。

运往距离三百多海里的吉大港直接用千吨船往返更方便,但曼谷、西贡等地需要煤炭,长途运输万吨轮会更合适一些。

这样主营印度航线的万吨运煤船现在有12艘,铁矿石船有6艘,还有5艘其他类型的矿船,加上棉花等其他万吨杂货船,先锋军投在印度上的运力,仅仅万吨轮就已经有47艘了。

喜欢1942风起南洋请大家收藏:()1942风起南洋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