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不造千吨以上的(2 / 2)

1942风起南洋 潜水老猿 1781 字 2022-12-13

“嗯,这修船确实是一件麻烦事。你们先锋军能把这些船修好就算不错了。”陈绍点了点头。

修船除了是个技术活,费用一样高昂。此时华夏国内的造船厂却陷入了停滞,连维护从日本人手中分来的舰船的费用都凑不出来,一些不是很重要的船就这么荒废在那里。以己推人,很多人都觉得没有三五年,先锋军是难以修完那些得来的日德战舰。不说大型战舰,就连陈狄所说的2款小排量的新型战舰,陈绍也不觉得先锋军能造几艘。

陈狄张口欲言,却又把到了舌根的话吞了下去。

进入院士备选名单的他,已经有了较高的保密等级。保密不止是一项义务,还代表着权利,他能了解更多的绝密消息。

长安级快完成的时候,研制人员提请的研制千吨级军舰的方案却都没通过。

上边的理由是要多积累经验,陈狄却从一些新研制方向上看到了端倪。

去年起他就参与了一项绝密的计划,为舰载导弹的研制进行配合工作,不止要考虑军舰怎么搭载这些导弹,还需要考虑怎么防御反舰导弹。

见了一些数据,他就明白了战舰未来的一些发展之路。

千吨以下的小舰还影响不大,千吨以上的大舰就得考虑周全了。这条路没琢磨透,造再多的老式战舰也只不过是当靶子。

这或许也是先锋军那些德日战舰迟迟没有修复完成的一个原因。先锋军要的不止是修复,还要学习和改造,为未来的导弹时代提前做好准备。哪怕不装武器,也要留出改造的余地。

就这竟然被一些人误会为没有精力甚至没有能力修复那些战舰?

陈绍本来想在修船上插一手,但觉得先锋军没那么多精力和财力去修复那么多船,还不知道要排到什么时候,心中想了想还是决定走第二条路,顿时堆笑道:“老三,听说你们还造了一艘铝船?材料很贵吧?”

“嗯,只是试验性的。”陈狄并没有在意,随口应道。

美国人已经用铆接和焊接混合着造出了铝合金船只,研制鱼雷艇时,为了更轻便,有人就提出了铝合金材料的。

先锋军已经在老挝南部的巴色和越南的多农,利用当地的优势铝土矿建起了2个大型铝厂。今年一期都陆续投产,预计今年电解铝产量就会超过3万吨。除了供应航空外还有了剩余,海军这边也盯上了这些新材料。

华夏那边也有人盯上了这个,陈绍的问询就是要打算走一走这条通道,倒卖这种热销的金属。

“铝合金这东西已经证明了在大火中太软,咱们再用在舰上不是纯粹的犯蠢吗?”海军的这份提议一送到上边,叶关就先提出了反对。

“我们不会大规模使用,但总要有个实验数据,好做到心中有数吧?造一艘实验一下,也费不了多少功夫。”李衡倒是觉得应该试一试。

“铝合金也有其优越性,若是配方好了,轻便性和抗海洋环境的腐蚀就足以吸引人。如果用于民船,就是利大于弊了。”赵易也赞成试一试,“不过老李,铝合金的焊接工艺现在不过关吧?我记得铝合金船要到六七十年代才兴盛起来,直到英国人吃了个大亏。”

“嗯,也是英国人在六十年代发明了脉冲式氩弧焊机,才算推动了铝合金的建造和应用。之前飞机基本都用铆接,倒是不担心。”李衡点了点头,为了讨论这个提议他还特地查了查相关资料,“这项技术不算难,我们能很快研制出来。”

“先别着急!不要贸然加快技术的发展进程,尤其是在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控前。有些进程的推动我们可以提前一些,但不能提前太多。”赵易摆了摆手,这个技术在先锋军夯实铝业基础前,是不打算推出去,这样只会让别人得利。

“这铝合金的抗火性实验还是不要多试验了。”叶关在旁边也凝重道,“现在我们还没法保障实验结果百分之百的保密。”

现在先锋军的保密措施已经很严格了,但对于那些科技工作者却宽松了许多,毕竟科技工作需要他们的主动参与,而不是强迫。要让他们归心,需要潜移默化。

对于一群受到西方思潮影响的学者,先锋军急需的是他们掌握的知识,而不会过于苛求他们的思想。但谁也不敢保证他们不会把那些绝对机密泄露出去。或许是无意间泄露给身边有异心的人,或者他们中已经有人被西方世界给收买了。

后世早就见识过美国人无孔不入的渗透了,三巨头绝不敢疏忽大意。在没有长时间审查考验出合格人才前,一些相对简单的绝密信息干脆不出现才是最保密的。

“说不定以后我们还会用这个情报给美国人挖个大坑跳呢,至少英国人就跳下去了!”叶关半开玩笑道。

喜欢1942风起南洋请大家收藏:()1942风起南洋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