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水电站和亚运会(1 / 2)

1942风起南洋 潜水老猿 1796 字 2022-12-13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10号基地偏重于理论研究,铀*浓缩的生产地点放在了万象以北100多公里的地方。

浓缩需要大量的电力支持。东联国能大量提供廉价稳定电力的也只有水电了。

万象附近有充足的煤炭资源,但周围建起的4座燃煤火力发电厂的总装机功率不过30万千瓦,应对这个人口已经超过150万的大都市的电力消耗都不够,根本无法再承担这样的高耗电项目了。

先锋军早早就规划利用万象周边以及整个寮国地区的水电资源。

万象周边水电资源丰富,寮国的水电资源更是在东南亚数一数二的,后世技术可开发总量超过2300万千瓦。就算这个时代一些技术条件达不到,一千万千瓦的水电资源还是能保障的。

只是小水电站建造速度快,那些大型水电站却不是三两年内就能建起来的。

仅仅一个选址和周边环境的问题,说不定就需要几年的论证。

一座水坝投资巨大,影响深远,就算三巨头知道后世的一些坝址,也不敢拿来直接用,也得需要经过详细的勘探和计算论证,最多更容易确定,缩短些时间。

万象和川圹地区是先锋军现在两大重工业基地之一,对能源电力的需求旺盛,所以南俄河的水电资源早早被利用了起来。

二战期间,南俄河的水坝选址就在进行了。

二战刚刚结束,南俄河的梯级水电开发计划就开始执行了。五大梯级水电站依次修建,目前1号电站已经在雨季来临前完工了,一期装机容量为10万千瓦,两年后的二期工程计划把装机容量提升一倍。

这是先锋军首次,也是世界上首次应用混凝土面板碾压堆石坝,为了防止万一,相对的保守坝体高度只有85米高。这也符合先锋军的水力发展思路,就是大量采用低坝,为安全和环保做出让步。

先锋军的水力规划中大规模的水坝建造就算是后世的东南亚也没有过,不得不保守一些。造坝不易,拆坝更难,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始终还是浅薄了些。

有了1号电站的经验,下游的2号电站同样采用钢筋混凝土碾压堆石坝,高度却要超过150米,5年一期完工,装机容量就要达到20万千瓦,10年后三期结束设计装机容量会达到50万千瓦。

整个梯级电站完工需要二十年的时间,设计装机容量会超过240万千瓦。

这里充沛的水电除了利用220千伏高压电网向万象等大城市供电外,也为许多耗电大户就近安置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已经有3个风洞项目在附近建设,先锋军的铀*浓缩项目也在附近安了家。

附近不远还有不算远的沙耶武里水电站。

这是在湄公河上干流上建造的第一座大坝,两年后预计第一期完工,除了调控水利外,发电装机容量会达到30千瓦,大大缓解周边电力需求。

等到水电设施到位,浓缩项目也正是大规模展开的时候了。

东联国尤其是中南半岛上的已勘探煤炭资源不足,对水电的依赖性就格外大。

先锋军的调整和一五计划期间,有十大超过10万千瓦的水电项目建成。

在暹罗的湄南河两大支流宾河和难河、缅甸的伊洛瓦底江支流米坦格河、越南红河的支流黑水河上,水电站的规模会更大。

预计到54年一五计划完成后,加上各地小水电的建造,水电装机容量要达到三百万千瓦。

东联国可利用水电资源其实远超这个数值的十倍二十倍以上,粗略估计超过一亿千瓦不止,但水电影响环境太大,不敢轻易上马。十大水电工程大多都选在对环境影响小的支流上,也只有沙耶武里水电站兼顾湄公河水利枢纽的重任,选在了湄公河的干流,但也采用了低坝方案,并最大限度的留设了鱼梯等洄游通道。

黄万里一直在牵头研究相关事宜,没有十年八年的数据,很难说清利弊。

毕竟带来效益的不止是水电,灌溉、水运甚至淡水捕捞和养殖,以及流域生态,等综合效益,甚至是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综合效益才是三巨头看重的。

……

“各体育场馆的电力能保障吗?”赵易此时也在考虑电力的问题。

“两年后,输电线路和电力应该没问题。”现在工业用电激增,民用电量也翻倍的上涨,就算制定计划也没法符合两年后的实际情况,李衡只能尽量预留出足够大的余度,“各场馆会单独设立燃油发电机,还有机动的供电船,可以防止意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