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有益于人民的人(1 / 2)

第499章 有益于人民的人

花钱治愈心情,大概是谁看了都会骂一句败家的方式,可谁让林为民有钱呢?

这些年国内文坛对于林为民流传最广的传言便是他的财富,连很多普通百姓也对此津津乐道。

此次他豪掷3700万人民币捐赠给中国青少年教育发展基金会,经过《新闻联播》和多家国家级媒体的报道,在短短几天时间内便成为全国范围内热议的焦点。

冷不丁有人豪捐几千万用来支持教育事业,老百姓们对于这件事的普遍反应除了惊叹便是赞赏。

林为民是国内的知名作家,读者数以千万计,绝大多数国人哪怕是没看过他的作品,也听说过他的名字。

尤其是这几年,林为民凭借着作品屡次在海外获得大奖,不止一次的为国争光,更让国内的老百姓们对他印象深刻,充满了好感。

在很多人的心中,林为民与那些举世皆知的文学家,就差一件事。

他成名太早,用粉丝的话说,哥哥的花期有点长。

别的文学家都是活在读者们的心中,他很有可能熬死了读者,自己还活蹦乱跳的。

如今林为民为支持国家的教育事业豪掷3700万,让无数看到新闻报道的老百姓心中对于他的观感已经不局限于好感了。

这么多的钱,能帮助多少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上学啊?

这可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所有看到报道的人无不称颂着林为民的贡献。

万家生佛!

在最开始的几家国家级媒体报道过后,陆续又有各个地方媒体跟进报道,关于“中国青少年教育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林为民”的新闻层出不穷。

其中有沪上的媒体对林为民的慷慨之举大加赞赏,并用“中国慈善第一人”来称呼他,这个称呼很快便被其他媒体转载使用,并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好评和赞赏。

在八十年代,国内还没有“公益”和“慈善”的概念,仅有的几个基金会也都是由政府部门牵头成立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时会有香江和海外的富豪捐款。

比如香江的“亚洲船王”包玉刚,在1979年通过熟人向内地捐赠了两千万米刀,其中的一千万用以在BJ建造一座现代化的旅游饭店,另外的一千万则在沪上交通大学兴建一座现代化的图书馆。

还有香江的霍东阁,花费近千万米刀为羊城兴建五星级的白天鹅宾馆。

在官方的宣传之下,老百姓们对于这些事情并不陌生。

但林为民的情况跟这些人很不一样。

首先是在身份上,以前捐款的绝大多数人都是香江和海外的富商,是资本家。在当时,能不能要这些人捐的钱都是值得政府和民间探讨的问题。

七十年代末,包玉刚要给国内捐款两千万米刀,最后是在那位领导的拍板下才接受的。

林为民不是富商,他是文人、是作家,如果单纯从意识形态上来说,他的钱要比那帮资本家干净的多,国人对于这样的财富向来是宽容且友善的。

然后就是双方的财富等级,那些给国内捐款的大富商,哪一个都是身家巨万,他们捐款的数目不说是自身财富的九牛一毛,但肯定不是什么伤筋动骨的事。

相比之下,林为民的这三千多万很有可能是他身家的一半,甚至是绝大部分,这样的捐款更称得上是义举。

最后就是捐款的目的,那些给国内捐款的大富商,不排除有爱国情怀,但要说他们纯粹是出于爱国心,也很难说服大众,毕竟国内最困难的时候,可没见哪个富商愿意伸出援手。

林为民捐款图的是什么呢?

老百姓们想了半天,他无非是能得点名。

可人家出的名还不够大吗?官方的认可也好、媒体的报道也好、老百姓的赞赏也好,这些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如潮的报道席卷着老百姓们的眼球,其中一篇沪上《文汇报》的报道引用了伟人写过的话。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无数人看到这段话心中感慨万千,当年老人家在《纪念白求恩》中所写的这段话,形容的大概就是林为民这种人吧!

外界各种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对林为民的影响并不大,无非是老百姓讨论的多了一些,但对中国青少年教育发展基金会和希望小学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个诞生还不到一个月的基金会和它即将运行的慈善项目经由全国多家媒体的报道,在短时间内便为广大老百姓所熟知,不少人在通过各种媒体看到相关的报道后,通过写信、打电话的方式联系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