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形象工程(2 / 2)

“那还真是遗憾啊!”李景瑞叹道。

林为民道:“你们现在找我可能早了点,再过二十年可能更合适。”

他的玩笑让李景瑞笑了起来,“只能期待以后跟您合作了。”

又聊了几句,李景瑞告辞,他还要去中国现代文学馆拜访另一位大家的后辈,商谈作品具体篇目的选录等编辑出版相关事宜。

送走了李景瑞,林为民内心对译林出版社的这套文库并不以为然。

对于他来说,这种东西更像是锦上添花,而且还是在花团锦簇中插上那么一朵,聊胜于无。

既对他在国外的知名度没有提升,又不可能给多少稿费,更像是一种形象工程。

唯一值得称道的,大概是把他和几位文坛大师放到同一位置上了。

林为民觉得这唯一的好处其实也没那么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出这个风头很没有必要。

李景瑞的到来倒是给编辑部又提供了一点谈资,最近大家正在谈论林为民的小说可能要上教科书的事,现在又有出版社上赶着来给林为民出文集,而且还是向海外出版,众人都在讨论林为民现在在国内文坛的历史地位。

2月下旬,林为民集中打了两天电话,把自己相熟的师长、同事、朋友都通知了一遍,来不来无所谓,反正通知到了礼节就算是到了。

找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林为民和陶慧敏去领了证,接下来就是婚礼的事。

林为民不打算大操大办,可最近大家见到他就提到婚礼的事,搞的他不办都不行了,有时候人缘太好了也是个麻烦。

最后一商量,婚礼就在识住小院办了。

这里是三进的宅子,地方足够大,算上屋里屋外,摆个三五十桌都没问题,举办个婚礼绰绰有余。

他的婚礼不搞那些繁文缛节,就是把人请来吃个饭。

再把惠丰堂的从上到下挖过来张罗两天,婚礼的事就算齐活了。

早年间,燕京有八大堂,内设戏台,唱大戏,做的都是大型宴会,规模大到可以同时容纳五六百人就餐。

当时BJ,这些堂是最高级的、面向社会的饮食场所。那个时代最着名的京剧演员,基本也都唱过“堂会”。

到如今,燕京的八大堂早已名存实亡,仅存主做鲁菜的惠丰堂。

婚礼的前两天,林为民忙的脚不沾地,外地来的人有点多。

其中有一部分是文研所的同学,如程时旭、黄宗翰、金莹、姜子隆等,这些同学来了十多个人,其他人来不了的,也给林为民打电话送了声祝福。

还有一部分是林为民发掘的作家们,如于华、陆遥、二月河等。

婚礼前一天,林为民请同学们吃饭,叫上了当年在文研所的几位老师。

距离在文研所学习已经过去了近九年时间,大家借着这次机会再见面,唏嘘不已。

席间聊起大家这些年的变化,有说不完的话。

几位老师当中,当初的所长许刚和唐玉秋已经退休了,其他人倒是还在岗,小井从当初的图书管理员变成了井馆长,被大家调侃好一会儿。

比起老师们,同学们的变化就更大了。

结束了文研所的学习,大部分同学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创作成绩都比以前出色,其中尤为突出的有几个人,林为民、姜子隆、黄安仪、顾桦。

这几人如今已经成了国内文坛中青年作家当中响当当的存在。

剩下的大部分同学当中有几人放弃了写作道路,比如曲小伟、比如张林,让大家都很惋惜。

除了这些人,与其人的发展有高有低,相差并不大。

程时旭在同学之中算是发展不顺的,当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进文研所学习成了他青年时期的高光时刻。

文研所学习之后沉寂了好几年,前几年在林为民的帮助下又去武汉大学进修了一番,回到省里的文艺研究所倒是有了起色,连续发表了几篇作品,算是端住了饭碗。

这次见到林为民,程时旭很激动,之前如果不是林为民的帮助,他都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跟程时旭比,金莹的发展是让所有老师和同学都意外的。

谁也没有想到,当年班里那个古灵精怪的小女生,竟然能在而立之年便成为一省文协领袖。

不仅如此,金莹在写作上的成绩也颇为优秀。在班里算不上第一梯队,但至少是第二梯队的扛把子。

大家交流着这些年来的生活和工作,聊着聊着,免不了提到了英年早逝的郭育稻。

朋友聚会,不在的那个永远是大家话题的焦点。

郭育稻是同学中间走的最早的一个,而且是英年早逝,每次见面总是能激起大家无限的惋惜和哀伤。

正在大家沉浸在低沉的气氛当中时,程时旭突然问道:“诶,安仪这次怎么没来呢?”

有几位同学的眼神凝聚在他身上,跟看智障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