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从哪弄来的稿子(1 / 2)

第588章 从哪弄来的稿子

“小说不是刚发表吗?你怎么又写上了?”

晚上,陶慧敏端着一杯茶进了书房,见林为民对着电脑噼里啪啦的打字,忍不住问道。

林为民正沉浸在创作当中,随口道:“替刊物写篇文章。”

陶慧敏走后,林为民仍专注的在打字。

武侠刊物是他主张做的,标准也是他拔起来的,现在找不到合适的稿件,刊物创刊也不能一直拖下去,所以他决定还是自己动手。

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写武侠小说传出去必然会在文学界掀起轩然大波,林为民也没打算张扬,事急从权,套个马甲嘛!

武侠刊物的创刊号至关重要,因为它关系到的不仅是一部刊物的成败,更是通文社的基本盘。

一本畅销的杂志,对于出版社来说,就是一条固定的现金流,可以让出版社没有负担的大展拳脚。

所以这份武侠刊物必须一炮打响!

又过了几天,通文社编辑部内,几个年轻编辑有些百无聊赖。

这几个月时间以来,除了金庸作品集,他们的工作精力全都放在了新武侠刊物的约稿上,尽管在头条作品上没有约到让林为民满意的作品,但水准之上的作品还是不少的,新的武侠刊物规划的是月刊,以现在的积稿量,出个三期都不成问题。

这些天,有个别作者已经在催问创刊号的问题,通文社的用稿信他们接到了好一阵,可刊物却迟迟没见出来,自然也谈不上支付稿费,这些人心急也在情理之中。

不光是作者们急,编辑部的几个人也急,刊物的广告都打出去半个月了,《故事会》《武林》《今古传奇》等几家发行量最好的通俗文学刊物上广告打了一圈,这撒出去的可都是钱啊。

这一波广告费足足花了快两万块钱,想想都心疼。

最近除了李学刚在忙着刊号申请和跑印刷厂,其他几人的工作相对都比较清闲,积稿量太高,他们已经不敢再收稿子了。

创刊号都没发呢,万一第一期哑火了,那就尴尬了。

几个人正在闲聊的时候,林为民走进了办公室,问道:“学刚呢?”

“主编去跑印刷厂了。”齐向华回道。

林为民点了点头,将手中的稿子递给于华,“头条作品的稿子收到了,你们看一下。”

于华的脸色有些惊喜,这才几天的功夫,林老师就找到稿子了?这效率未免也太高了一点吧?

林为民送完稿子便离开了办公室,齐向华和刘茂文二人好奇的凑到于华身边,将稿子抢了过来,打算先堵为快。

“这个书名,有点霸道啊!”

“小钻风,这作者怎么取了这么个笔名?《西游记》爱好者?”

“先别管这些,看看再说。”

两人将注意力从书名和笔名上面挪开,放到了正文上,看了几眼,便入了迷。

而一旁的于华还在沉思,好像有点不太对啊!

从上次林老师说头条作品交给他之后,到现在也不过一周时间,除非稿子是现成的,要不然根本不可能这么快。

可国内的武侠作家他们骚扰了个遍,也没见林老师联系哪个人啊。

而且稿子既然是林老师拿过来的,质量肯定是达到了他的标准。

想到这里,于华心中就更加纳闷儿了,林老师从哪弄来的稿子呢?

正在于华思考的时候,李学刚从外面回来了,听说头条作品的稿子到了,他兴高采烈的说道:“太好了!现在刊号下来了,印刷厂那边也沟通完了,万事俱备。我去找林老师商量商量创刊号的事,得尽快才行。”

李学刚找到林为民办公室的时候,贺启智正在这里谈的也是新刊物的事。

前段时间石铁生的《我与地坛》发表后在读者群体当中引发了强烈的反响,贺启智顺势提出了希望可以新创办一份散文刊物的想法。

林为民让贺启智在第五期《当代》上做一次读者调查,看看读者们对于散文刊物的接受程度。

这两天,《当代》那边刚刚把读者调查的结果整理出来。

“……按照现在的结果来看,读者们对于我们社推出散文刊物的接受度是很高的。寄回来的调查问卷一共24000份左右,其中有40%的读者表达了想要购买的意愿。”

林为民道:“这个数据虽然不完全,但还是非常有参考意义的,看来散文刊物还是很有市场的。那就这样,你们刊物的散文栏目分出来,以此为基础创办一份新的刊物,这件事就由伱负责了,先拟个文件,下周上会讨论。”

“好,我明白了。”

贺启智走后,林为民看向李学刚,问道:“印刷厂那边沟通的怎么样?”

李学刚忍不住吐槽说道:“这帮印刷厂,太难搞了。看我们业务量小,不愿意谈。我跑了好几家,就冠中厂愿意接,那边能给我们腾出来180万印张,应该足够我们创刊号用了。”

国文社是国内文学界第一号出版社,每年印刷量巨大,但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印刷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