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琪去了覃县。
巧的是,猫眼儿也去了河山县。
更巧的是,楚维仑和猫眼儿竟然还被分到了一个青年点儿,就是王家窝棚六队青年点儿啦!猫眼儿由于在上山下乡这个事儿上表现出色,被有关方面指定为河山县旺城公社董家生产大队第六生产队知识青年点儿点长,也就是王家窝棚六队青年点儿点长啦!
要说,人的一生能走出个啥路,换句话说,人这一辈子活得咋样,外在因素肯定是有的,但主要的还是在自个儿,也就是有那句话所说的那样,自个儿的路自个儿走。东北这旮哒有句俗语,脚上的泡自个儿走的!这话说得既通俗易懂又真实准确。脚是长在你自个儿的腿上,脚上磨出了泡,不是你自个儿走路磨的,那是谁给你磨的!
给楚维仑打电话时,张中华已经不再在王家窝棚养猪,而是回到铁山城里接着干他停薪留职之前的活儿有多少年了。
时任董家村党支部书记王海找到张中华,把想要请当年那些下乡到董家村的知识青年都请回到董家村,看一看董家村的巨大变化,啊,也就是今儿个的董家村是个啥样儿啦!董家村这时已经不再称呼为生产大队,因为公社已经没了,生产大队自然也就没了!至于生产队的称呼,啥第五生产队,第六生产队,那些个,必然也是相随着就没了!这时的董家生产大队已经正经八百地称呼为董家村啦!但习惯这个东西着实可怕!当地人竟然没有一个管董家村叫董家村的,不管是村里人还是外村人都把董家村称呼为董家屯儿!同人民公社生产大队时一样,牌子写是牌子写,说话是说话,两回事儿!
张中华因为有了那么个三番五次回到董家屯儿的经历,啊!回王家窝棚的经历,就是到了这时也没有断了与董家屯儿的联系。当然,说张中华没有断了与董家屯儿的联系是因为张中华没有断了与王家窝棚的联系的缘故。与王家窝棚有联系就是与董家屯儿有联系啦!为啥?一个是王家窝棚是董家屯儿的一个自然村——自然屯儿!再一个是,那董家屯儿的支书王海就是王家窝棚人,王海的家就在王家窝棚!还有更深一层,这时的张中华早已经就是王家窝棚的女婿啦!
王海在电话里把他的想法和要求,请求,邀请!清楚楚儿地说给了张中华,请张中华一定在繁忙的工作中,利用闲暇,也就是手头没有活儿的时候,找一找当年下乡到董家屯儿的那些知识青年,能找到多少是多少,当然那要是都能找到那可就更好了!不怕多就怕少,一个不落是为最好!待找得差不多了,两下儿再联系,再确定一个准确的日子,请所有人回董家屯儿看一看今儿个的董家屯儿!
临了,王支书在电话里问道,张中华!海凤姐还好吧?
啊!好着哪!那一天天的,劲劲儿的!
王海在电话里笑起来!哈!海凤姐是有那么一股劲儿!张中华!你可真是个有福气的人!说点儿实在话,我可是打心眼里佩服你!你能把海凤姐娶回家,你是祖上有德呀!
有那么严重么!诶?你还别说,是哈!
那你那小子也有十好几了吧?可不呢!都十五啦!
张中华,我告诉你啊!你回来可一定得把海凤姐也带回来!海凤姐也有二三年没回来了吧!
一定!你放心吧啊!
那我肯定是放心啦!谁让你是我姐夫哪!
两个人在电话里笑起来,一个在电话这头儿,一个在电话那头儿。(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