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空谈吗?(1 / 2)

暗黑大宋 午后方晴 2065 字 4个月前

吕惠卿道:“万一呢。”

章惇与曾布眼睛里都闪烁着异彩。

不要说西夏了,就如宋朝的承受能力,高梁河与岐沟关兵败后,也如天塌了一般。西夏用兵军费比宋朝少,但莫要忘了,西夏有多少人口,财政几何。

如果三十万兵马全部丢在庆州境内,西夏将面临空前危机。

王巨被这三个正在梦想的货,弄得啼笑皆非。

能不能将这三十万兵马全部坑掉了呢?

这要看双方力量的对比,不仅是兵力,如果那样,王巨也不用去庆州了,或者说西夏人也不用蹦达了,反正用人堆。

兵力只能说是决定胜负中最重要的一环,除了兵力,双方士兵的士气、军纪、对弓马的熟悉、战斗力、实战经验,主将的谋划、知人识人、调度指挥能力以及能否赏罚公正,天气、地形、后勤,以及后方的财政状况、君臣百姓支持与否,城防,器甲,皆能影响到战争的胜负。

这样看,那么这次会战差距在缩小。

然而不管如何,从牌面上还是西夏人占据优势的。

当然,如果主帅能力出众,那么就能将这个优势渐渐抹平。如果特别出众,比如让衞青、霍去病、韩信、李靖这些人来指挥,那么就能将这三十万敌人坑掉了。

毕竟除了兵力外,其他方面,宋军一方基本都占据优势的,是主场作战,地形熟悉。器甲精良。后勤充足。又是守城一方,兵力虽少,论个体战斗力也差了一些,但军纪上比西夏人更好。

但双方差距就是差距,就是换成长起来的章楶与秦州那个猛人前来,也做不到完全将这三十万兵马坑掉。

王巨自己同样做不到。

所以他头脑冷静地说:“吉甫兄,你别诱惑我,此次去西北。我还是抱着延和殿所说的那个宗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竭力保住庆州各堡砦不失,能保住就是胜利了。”

“但不妨可以假想一下。”曾布道。

王巨无语:“好,我们就来假想一下,以五万计算,如果我能守住庆州不失,又坑掉了西夏五万兵马,那等于是大捷了。这也是我最想要得到的结果。”

章惇额首,别看种谔在罗兀城打得威风。前前后后数场战役下来,也不过坑掉了西夏一万来兵马。不过他觉得王巨用了一个坑掉的词,很有意思,想了一想,不由一乐。

“这个结果,还不能让西夏人伤筋动骨,面对余下的二十五万大军,我更不能主动反击。然后再做一个打算,就是坑掉西夏人五万到十万兵马,我还是不能出击,这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事了,想当初,我与蔡公那次大顺城会战,精心布划了那么久,付出了无比惨烈的牺牲,也不过坑掉了西夏五六万兵马。但如果真能坑掉西夏十万兵马,西夏人将会哀鸿遍野,宋夏边境也会换来漫长的和平。”

有了这个结果,对宋朝会很有利的,几个人都成了国家重臣,即便章惇现在的官职也比王巨略高,他们同样听到了一些内幕,朝廷准备开边河湟。

不能到时候两面作战吧,那得花多少钱帛,国家还有一个大坑未填起来呢。

“第三个结果便是我能坑掉西夏人十万到十五万兵马,这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事,至于坑掉十五万以上的敌人,你们想也不要想,除非李靖重生,吴起再世。不过就是这个结果,那也非同小可。西夏人等于折了近半兵马,到时候士气沮丧,我就可以带着将士主动反击了。这也就是你们所说的万一。”

“对啊,若是这种结果呢?”

“子厚兄,如果是这种结果,我们再往下推,我带领着大军追击,扩大战果。那么最理智的做法是什么?顺势与延州官兵联手将金汤城与白豹城拿下,然后兵进横山。到那时几乎也到了正月末,虽然江河还没有真正融化,但也可以筑城堡了。那么趁西夏疮痍满目之时,在横山连筑数堡,生生将横山切断,在横山插|进一个钉子,以后可进可退,再也不象现在这样侷促。”

横山,几乎也成了所有宋人眼中的梦魇。

如果王巨能实现,这个意义非同小可,不仅大涨宋人士气,取得战略上的优势,而且将保安军与庆州联成一线,甚至大顺城都成了后方。

不过这只是一种假设罢了,虽然王巨暂时还没有具体的计划,但在他心中只是想利用地形之利,极大规模地杀伤敌人,就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最好能坑掉五万夏兵。

“至于能不能兵进西夏,我可以继续做假设,打到那份上了,庆州八万兵马还剩下几何?”

“可以与延州渭州联手用兵。”

“好吧,那又以谁为首?”

渭州是蔡挺,王巨的老上司,不能让王巨位于蔡挺之上吧。那么以蔡挺为首,但延州呢,有韩绛与郭逵,韩绛是陕西宣抚使,又是平章事,别忘了郭逵,他也是西府副相。他们甘不甘心位于蔡挺之下。还有呢,长安的曾公亮,面对这样的大功,老曾若是红眼也来抢,到时候怎么办?

不用打,自己儿就乱掉了。

“即便几路能团结默契的联手,亡国在即,西夏人必然会疯狂的反扑,那样我朝大军损失会更惨重。试问国家财政如何?”

王巨从张若水哪里得知,今年国家尝还了三千万积欠。

赵顼即位第一年情况最恶劣的,大行得花钱,河北又大旱。前年情况也不大好,黄河河决。所以去年春节边上,赵顼打开内库,诸位,你们看。内库的钱帛也用没了。

不过从去年渐渐转好了。虽然黄河再次河决。今年情况又比去年情况更好些。

这中间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西北用兵军费渐渐节省。

比如种谔的罗兀城一系列的战争。花费不过六百余万贯。

其一就是陕西本土产粮,包括绥州在大三川口的屯田,种谔虽然用兵规模大,也不过从郑白渠与河东调了少量粮草,余下的皆是大三川口自己的出产。仅凭借这一条,就节约了大量费用。

其二就是韩琦的义勇,原来运粮,一是用厢军。厢军不够怎么办,从商人手中买粮,或者用盐钞茶钞换粮,那么不能让商人亏本吧,因此粮食运到西北,得算上巨大的损耗、人力成本,于是出现了一斗粟一千文的天价,并且这些粮食里还夹杂着泥沙与霉粮,朝廷花了大钱,但士兵都没办法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