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楶看着手中的情报,有些不相信。
贺兰石会产生多大的作用,王巨都无法判断,所以章楶也忽信忽疑。与王巨一样,他抱着的心理,战场上才能见真章,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余下的种种安排,能成则成,不能成也无所谓。
但有一条,在真刀实枪火拼之前,谁做的越多,谁的胜利机率越大。
因此章楶是配合,但不能做到清晰的布置。
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叫似懂非懂。
似懂非懂的,还有另外一个方面。
王巨称为民族融合政策,那就更复杂了。
对此王巨倒有清醒的认识,跪台办跪送了那么多年,为何人家不领情,一是这些跪送的利益没有真正进入到千家万户,二是不断的有国内与国外的力量洗脑。实际国内有许多人仍抱着血浓于水的态度,那怕毒党上台,天灾降临,许多人自发地前去救灾,甚至怕一些蛙蛙自尊心受伤,都不敢说中国救援队,大陆救援队,而叫中华救援队。但就是这样,一行人连灾区都进入不了,相反的倭国人去救灾却成了高高在上的上帝,或者说,爹来了。
要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极尊重祖先与血统的。就是五华乱华乱成那样子,也没有多少人认异族为爹,或者象元蒙那么强大,北方汉人都杀得差不多了,但就在万恶的初夜权下,百姓自发地摔头胎。
什么时候背宗忘祖到了这地步。
好吧,弯弯倭杂太多了,至少三分之一的人不能将他们当成汉人看待了,但跪台办政策当真没有失误。
这就是很好的经验教训。
所以王巨在南方做得很成功,章楶前去云南两路,与王巨长谈了很久,同样做得很成功。
其实很简单了,恩威并用。
惠就要真正的惠,真正惠了仍不听,武力或者类似于武力的手段来震慑。
可章楶仍是似懂非懂。
不要以为它是一个贬义词。这是章楶,还有许多人连懂都不懂。
然而让章楶不相信的是,仁多零丁真的派人带话,不是信。以免授人把柄,然后到前线,问章楶这个赎人如何执行。
“还真的能成功……?”章楶心中默想道。
仁多零丁想谈,那就谈,章楶开了一张单子。上面列着战俘中各贵族将领的赎金,要么用钱来赎,要么用贺兰石来赎。
在韩韫这么多年经营下,贺兰石也分为几个档次,首先是材质,有的材质利于出墨而不涔墨,有的材质不利于出墨,其次是纹理,没有纹理就不能雕出精美的图案,最后是大小。
用此分成了八九个档次。
各个档次价格都不同。但总体而言,章楶给的价格比边境普通商贾给的价格稍稍高一点。
其实这有用意的,但关健是谁能懂啊……
仁多零丁看着这份价格表以及长长的名单,不是所有人都要赎回来的,而且梁氏已经向辽国求救,如果按照以前的惯例,宋朝九成会将所有战俘释放回来。如果不是这么软,这么地宽怀大度,梁氏也不敢这么火拼宋朝了。
但这一战,西夏确实败得很惨。尽管西夏可能无将可代,让自己继续镇守天都山,仁多零丁心中还有压力的。因此这份长长名单当中,一些有背景的贵族必须赎回。一些自己的得力大将同样也必须赎回,至于其他人,再想办法了。无奈啊,宋朝赎金太高了。
因此又派出使者与章楶联系,要钱没有,事实也没有。此战败后,西夏物价立即暴涨,百姓都活不下去了,那有钱帛来赎人,但贺兰石倒有一些,然而这个价格不对,他生生将各类贺兰石价格涨了三到四倍。
双方派人洽谈了好几回,反正就在天都山下谈了,西夏困窘到这地步。
最后将其价格定为章楶给的价格两倍左右,章楶这才陆续地释放了两百多名尊贵的战俘。
其实这个赎金真的别当真……它的用意就是有了这个价格,也是让西夏人对西夏境内贺兰石重新定价。
章楶找到了韩韫说:“太保神算,无人能及。”
韩韫傲然一笑,说:“章公,不仅如此呢,如果章公今年冬底用兵,说不定就会因为此举,我能向章公提供近半的战斗费用。”
一场战斗费用的高低,由几个方面构成的。
派出的军民数量,粮食器甲与其他后勤的数量与成本,战斗持续的时间长短,就象平夏城之战,看似打得惨烈,实际用费比王巨预料的还要少,原因就是持续的时间不长,先期进行战斗的只有平夏城内的军民,如果不是曲珍让部下追入没烟峡,这一战成本会更低。
但也不是说省了钱帛,那么多堡砦修下来,同样得花不少钱的。
另外就是战前战后的赏赐与抚恤,伤亡将士的数量,若是大捷,又从敌人手中缴获多少物资。
从后面这几条来说,平夏城之战同样辉煌,不仅缴获了大量粮食牛羊帐蓬,同时还缴获了不少器甲,最少西夏从宋朝伐夏失败后所得到的一半以上先进的器甲,这一战被宋朝收回去。
所以韩韫说能支付近半,但究竟能支付多少,不大好说。
而且实施第三步战斗计划,战役规模也不小,朝廷还必须支付相关的钱帛。
特别是王巨遥控指挥,他用兵是很奢侈的,也不是他铺张浪费,重赏之下,才有匹夫。
因此王巨现在几乎为钱要发疯了。
当真这些争议与弊病他看不到想不到?
这是无奈,第一害怕赵顼,不要说赵顼身体健康,这是中风,又是在古代得了中风,说发作就发作,一旦发作,再也治不好了。
如果在这几年不将国家弄出一个大模样,高滔滔上位,等着麻烦吧。
但是国家财政健康。又将西夏收复安定,没有多少敛财的苛政,尽管可能伤害到一些没有抓住机会发展的权贵利益,高滔滔当真昏庸到极点。将这些利政一一黜废?
那么关健的前提,就是有一个大模样。
此外,那就是钱帛。
如果将西夏拿下平定,又没有苛民,并且国库里还不象赵顼才即位那样。出现巨大的赤字,相反还有不少积蓄,自己又功成身退,高滔滔会怎么想?
这些,也非是章楶所能想到的了。
所以他担心地说了一句:“太保新近推出的措施,争议声很大啊。”
对那个三千万,章楶也关注了。
其实不要小看这三千万,司马光说山川河泽的财利自有定数,王巨说蛋糕能做大,如果从长远说。司马光说得对,地球就这么多资源了,用完了也没有了,但在宋朝说这些话不等于放屁吗。
然而这个蛋糕想做大,是一步步慢慢来的,猛然多出来三千万贯的出口,对宋朝商贸会产生多大的影响。而且商人手中的钱帛多是投资下去,这三千万几乎完全是贷款模式,有多少商贾能贷出这么多商货?于是王巨做了一条补充,如果手中的资本不足。可以将这些朝廷担保的借条拿到各行务贷款。但有一条,以后由彼岸商贾将这些借条直接从行务赎出来,这个利息钱就与各商贾无关了。
大多数商贾都无所谓,不管这一分利或者一年多的一分半利。首先自己得有资本周转吧。
因此一个三千万,极大的刺|激了宋朝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包括遥远的泾原路都有所受益。
章楶看到的只有这些了,却不知道王巨这样做,无意中暴露了彼岸的实力,以及他对彼岸的掌控力度。这不符合王巨做法的。即便未来他去了彼岸,不是想做海外王,而是继续隐身幕后,这样彼岸无论移民或者商贸,才不会受到中原的狙击。
这个未想到,然而另一个他却想到了。
而且泾原路也在执行,也遇到了种种麻烦。
王巨也知道这些,所以开始执行时近乎于循序渐进的。
为什么说近乎循序渐进,因为诏书上让各州府执行这条诏令时,不是官府派人下去勘查所谓的无主山陵滩涂湖泽,而是将这道诏令以露布的形式,张贴于各县城的闹市区或者各个集市上,让各村村民找到里正,再由里正到官府报备。
官府这才派专人带着铁匦到各村详细说明相关的政策,再进行暗投标。
也就是它不但有一个适应过程,与缓冲时间,同时如果是豪强力量太强大,就象韩琦家产,许多村庄整村整村的都属于韩家佃农,还争个屁的山陵滩涂湖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