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军队海陆空三军全出,出动了大量的飞机占据空中优势,并且动员了相当规模的运输舰队保证东非的物资供应。
在这样的情况下,意大利获得最终战争的胜利只能说是必然的结果。在双方武器装备差距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如果意大利还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那么墨索里尼也该真的考虑这个国家是否有崛起的希望了。
虽然最终的结果让墨索里尼满意,但双方的伤亡比例,简直让英法笑掉了大牙。
意大利一共出动了35万陆军,预计阵亡人数超过1万人,累计负伤人数超过8.3万人。
除此之外,还有大约1.5万人的非战斗减员或者负伤,加起来的累计伤亡接近11万人,已经是相当高的规模了。
而阿比西尼亚帝国这边,50万军队中大约有17万人阵亡(预估),伤亡更是不可估计。
但考虑到阿比西尼亚帝国热武器方面储备很少,伤亡高也是理所应当的。
毕竟意大利军队的武器放眼欧洲也能称作优秀,而阿比西尼亚帝国的武器甚至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
这场战争的结束并不是和约的签订,而是墨索里尼单方面宣布。
1931年1月17日,墨索里尼公开宣布将整个阿比西尼亚帝国领土并入意大利王国,并且表示会在新的领土范围内派遣驻军,帮助新的领土更快的恢复秩序,重新进入生产。
虽然说的天花乱坠,但实际上真正的目的就是防备阿比西尼亚人的反抗了。
阿比西尼亚帝国对于殖民反抗还是比较激烈的,这也是意大利王国第一次和阿比西尼亚帝国的战争之所以失败的原因。
如果没有数量足够的驻军,阿比西尼亚帝国再次掀起反抗,甚至赶走意大利人也不是没可能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意大利和阿比西尼亚帝国的战争中没有任何表示,但英国人还是接纳了阿比西尼亚帝国的末代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允许其以贵宾的身份居住在伦敦。
这其实也是英国人在外交方面的策略。至少能体现出大英帝国对于意大利在阿比西尼亚帝国的土山的不满,和意大利人划清界限。
但事实上,虽然在英法的主导下,世界联盟对意大利进行了经济制裁。
但这份经济制裁只能说是不痛不痒。虽然包含粮食和其他很多的物资,但在最重要的两项制裁,也就是禁运石油和封锁苏伊士运河上,却没有任何规定。
要知道,意大利本土没有任何大型的油田,国内的石油消耗基本上仰仗于海外进口。
但凡对意大利进行石油禁运,意大利的坦克和飞机,甚至包括军舰在内,都要瘫痪大半。
封锁苏伊士运河就更不用多说了。意大利是一个纯粹的地中海国家,出海口全部位于地中海内部。
只要封锁了地中海,意大利海军想要靠近东非,就必须要经过直布罗陀海峡,绕过整个非洲,才能抵达东非。
先不说苏伊士运河封锁之后直布罗陀海峡会不会同样封锁,就算能够通过,在绕路这么远的情况下,意大利人的后勤优势也就烟消云散了。
从这方面,也就能看出来英法其实都不想推动对于意大利的制裁。
也正因为如此,在整个战争中,墨索里尼十分自信,并且在战后迅速宣布占领整个阿比西尼亚帝国,没有考虑欧洲的舆论。
抛开欧洲舆论不谈,在意大利国内,不少的意大利人对墨索里尼让国土扩张数十万平方公里还是非常满意的。
哪怕是一战,意大利的扩张其实都不大。哪怕吞并的只是一个殖民地国家,也足够让许多意识形态激进的意大利人进入狂热状态了。
因为意大利国王的权力已经被架空,民众们狂热的对象也只能是独裁统治者墨索里尼。
意大利国内的舆论让墨索里尼十分满意,他也更加觉得自己的政策没有任何错误,意大利正在走向复兴和崛起的道路上。
意大利在这场殖民战争中的成功,让其他国家纷纷看到了机会,滋生了更大的野心。
英法或许想不到,他们因为种种原因对意大利的纵容,让其他的更加疯狂的国家产生了更加疯狂的想法。
如果有后悔药的话,或许现在的英法政府领导人想要在将来购买一盒。
但在现在,他们单纯的以为局势仍然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意大利成功的让国土扩张几十万平方公里之后,希特勒承认自己心动了。
但德国遭受到限制比较多,目前最重要的还是逐渐解除德国身上的限制。
考虑到英法在这场战争中对意大利的纵容,希特勒决定试探英法对德国的态度,来决定自己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
一开始希特勒还是比较谨慎的。在众多试探的方案中,希特勒选择了比较温和的一种,也就是悄悄的研究重型武器装备,来试探英法的态度。
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