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晨阳暖暖的照射在瓦桥关上,远眺北面的拒马河,那清澈的河水依旧向东奔流不息,但河面上十余座浮桥赫然飞架其上,密密麻麻的白衣兵卒正循着浮桥跨过拒马河,往南岸而来。
瓦桥关位于河北平原中部,在它东北面又有益津关、于口关两关,一道合称三关。瓦桥关位于冀中大湖白洋淀之北,拒马河之南,据古代九河下游,河湖相连,水路交通便利。由瓦桥关向西,可至河北重镇雄州(即保定),东可循拒马河下游大清河入海,北连冀北军事重镇北平城,南通冀中诸重镇,地位重要。由于“三关”一带地势低洼,到处是河湖盐碱地面,居民稀少,易为敌人所乘,在此设险,利于防守。唐代末年,东北部的契丹已日渐强大起来。契丹屡屡南犯,所以“三关”一带时有战争。到了五代,契丹激烈向外扩张,三关更是战火不断。后唐同光二年,契丹悍然南侵,犯瓦桥关,竟屯兵不归。后来,石敬瑭乞兵于契丹,灭了后唐,建立后晋,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瓦桥等三关便为契丹所有。
高彦晖年逾五十余岁,他是蓟州渔阳人,十多年前契丹大军压境之时,他只是后唐军中守衞瓦桥关的副将。但瓦桥关却没有起到作用,契丹人在石敬瑭的引领下,从代州西南扬武谷南下,长驱直入。晋安寨一战,十余万后唐军或死或降,后唐末帝退回洛阳自焚而死,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
记得割让的军令到达瓦桥关之时,诸将皆是大哭不已,后来契丹兵马到了关下,主将李铭封自杀殉国,临死前交代高彦晖一定要保全将士们的性命,终有一日汉人的军队会杀回瓦桥关的。后来高彦晖率领兵将归降了契丹,几年后升任了瀛洲刺史,终于他等到了大周皇帝柴荣的御驾亲征,大喜过望之下,高彦晖没有丝毫犹豫,汉军一到瀛洲便即投降,同时修书给瓦桥关自己的旧部,劝其归降。
之后柴荣在幽州暮归一战之中受伤南归汴梁,嘱托高彦晖守衞瓦桥关,并言道:“有亲军司白甲军在燕云,朕本该很放心的,但拒马河、瓦桥关便是中原汉人的最后防线,朕不得不如此安排,只希望瓦桥关永远也看不到敌人的兵锋渡过拒马河!”
只是大半年前的话语,字字犹言在耳,高彦晖痛苦的闭上眼睛,此刻瓦桥关北边的拒马河又再一次见到了浩荡的兵马过河,而且竟然还是大周昔日战无不胜的白甲军,也不知道柴荣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曹彬倒是一早便走了,追逐他的那十余骑白甲军没有在城下多做逗留,在关下咒骂片刻便即北返。高彦晖立刻派出骑兵哨探北面,结果昨天收到白甲军数万大军南下的消息。连续问了三遍之后得到同一个冰冷的答案,白甲军数万兵马南下,其中还有辽军旗帜,高彦晖这一刻有些绝望了,徐皓月和白甲军究竟为何要投靠辽军兴兵南下?真的是徐皓月他想做皇帝?
短暂的震惊之后,高彦晖立刻修书一封命副将随同曹彬一起回京城报讯,并向沿途关卡、州县示警。只靠瓦桥关不到一万兵马是守不了多长时候的,因为白甲军的威名早已传遍了燕云之地,手下兵将听闻是白甲军和契丹兵马一同到来,已经开始动摇,此刻除了精锐的殿前军,谁还能阻挡战无不胜的白甲军和强悍辽军的联军呢?
曹彬和副将方坤林走后的第二天,白甲军数万兵马便饮马拒马河,搭了十余座浮桥,连亘十余里大摇大摆的在瓦桥关面前渡过拒马河,远远望去只见一片白茫茫的人潮过河而来,旌旗如林、白衣胜雪,声威甚是骇人。
高彦晖苍老的容颜淡如止水,回头看了看面有土色的诸将,淡淡的笑道:“下去准备吧,今日便让我们见识一下战无不胜的白甲军到底如何厉害!”诸将犹豫片刻,还是转身分往各自驻守的岗位而去。
但说也奇怪,白甲军过了拒马河后便背水当道立寨,却不攻城,高彦晖心中一沉,白甲军定是在赶制攻城器具或是等待后续兵马到来。第二天白甲军还是按兵不动,整日都只是在营中操演兵马,也不见有兵卒出营伐木造攻城器具的。第三天、第四天都是如此。
高彦晖不知道白甲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到了第七日上,他终于按耐不住派了使者出城去白甲军营中询问。使者回来说倒是见到了白甲军的大将刘逸轩,他只说白甲军乃是练兵而来,并非是什么起兵谋反。
高彦晖惊得合不拢嘴吧,又问那军中见到的辽军旗帜是何故?使者答是白甲军操演以缴获的辽军旗帜扬示军威所用。高彦晖呆了半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那白甲军为何要缉拿曹彬,又将韩令坤、潘美等人拿下呢?使者说这个他也问了,但刘逸轩只说不知此事,韩令坤将军此刻正领兵在朔州,潘美便在他军中,其余的他一概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