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鹏城的几家外贸公司,合在一起,共囤了足足七万台放像机!</p>
结果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放像机货到了之后,市场却遇冷了,没什么人买。</p>
因为放像机不是电视机。</p>
一台黑白电视机,两三百块钱,好多家庭要攒上一年,甚至好几年,才能买上一台。</p>
但一台放像机,进口成本价是一千九百块钱一台。</p>
经过几道中间商转手,最后市面上的零售价格能高达两千七百多。</p>
别说普通人家,就是一般的单位,如果不是必要,也不会随便买一台放像机。</p>
七万台放像机几乎全部滞销,而且价格一跌再跌,已经跌到低于一千九百块的进口成本价。</p>
眼看着卖不出去,资金无法回笼,公司可能要面临破产。</p>
高层领导只能忍痛,把价格一降再降,降下价格之后,卖给个体户分销商,再由分销商拿到世面上去卖。</p>
这个五短身材的亲戚,也给他走海运寄过来一批。</p>
拿到货后,给了现款,结果他也没卖出去几台,全砸在手里了,这才没办法,再次降价,价格降到了一千五百块,然后到报社花钱打了广告。</p>
又从走私贩那里买了一些录像带,算做赠品。</p>
所以说,程雪飞算是捡了个大漏。</p>
如果不是因为外贸公司大肆囤积放像机,放像机不会滞销,也不会被运到申城,更不会在杂志上打广告。</p>
程雪飞也就看不到这则消息。</p>
她也绝不会碰到这个千载难逢的商机!</p>
程雪飞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也有魄力、有能力,抓住这次机遇!</p>
伍泉问妥了以后告辞回去。</p>
路上经过邮电局,给程雪飞回了封电报:</p>
放像机有货,可购。</p>
——</p>
程雪飞从邮递员手里接到电报,得知放像机有货,立马着手准备再次去申城。</p>
这是她一个月内,第二次去申城了。</p>
因为已经跟姜鸿宇去过一次,这一次算是轻车熟路,路上应该没什么安全问题。</p>
正好又到了周末,她可以把照相馆交给程春生来打理。</p>
照相馆的这三个年轻人,曹小六,小芬,程春生,虽然平均年龄只有十八岁,都是些半大孩子。</p>
但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p>
三个人凑到一块儿,还是能独当一面的。</p>
把照相馆交给他们,程雪飞没什么不放心。</p>
况且,还有大院里的黄博华、国营饭店里的曹师傅做靠山,更别说手里有枪的姜鸿宇了。</p>
程雪飞现在混成了个“背景深厚”的女人。</p>
在这个西埠乡,目前还没人敢到照相馆来惹事。</p>
所以她能随时拎包就走,不用瞻前顾后、担心这个担心那个。</p>
下午,她先到黄博华那开了介绍信。</p>
等程春生放了学,拎着书包来到照相馆,程雪飞把自己要出门的事告诉照相馆的这些孩子。</p>
“我不在的时候,你们看好照相馆,我两三天就回来,有什么不能解决的事,就去找黄副主任。”</p>
程春生表现的最高兴,咧嘴笑道:</p>
“姐,你放心吧,你想去几天就去几天,完全不用担心我们!”</p>
程雪飞打量着程春生,在心里发笑:</p>
这小子,大概巴不得她天天出远门,那样,他就成了照相馆的老大了。</p>
当大哥当上瘾,戒不掉了!</p>
程雪飞把孩子带回家,交给刘娥看着。</p>
家里盖房子的事虽然暂告一段落,没什么要紧的活,可现在正值春耕的季节。</p>
菜园子里的菜早就种下了,要经常浇水、间苗、除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