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两人回到市里后,先回到酒店。</p>
在酒店休息了会儿,程雪飞翻出自己带来的照片,打算亲自送到杂志社。</p>
她虽然已经不在照相馆做照相师傅的工作,但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老本行,她仍然会带着相机随手拍拍。</p>
有些照片现在看着没什么意义,她相信,几十年后,这些照片都会成为很珍贵的历史照片。</p>
所以她拍完的胶卷,冲洗出来后,都很小心地保存着。</p>
有时间的话,就整理整理,挑出几张,洗出来寄给杂志社。</p>
她寄来的照片,几乎都会刊登在《大家摄影》杂志上。</p>
程雪飞甚至幻想过,等她老了以后,也能出本摄影集,或者开个摄影展览,把她这几十年珍藏的照片展览出来。</p>
所以,她尽量维持与杂志社的联系,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提醒自己,不要因为忙于赚钱,就忘了自己的初心。</p>
姜鸿宇仍然寸步不离地陪着她,跟她一起去杂志社。</p>
到了杂志社后,发现这里的气氛别有不同。</p>
门口正停着两辆小轿车,可能有什么比较重要的客人吧。</p>
程雪飞觉得自己来的可能不是时候,在人家有客人时上门似乎有点不太礼貌。</p>
但是既然来了,又不能白跑一趟。</p>
打算把照片送过去后,就立马离开。</p>
两人进了这栋很有情调的花园洋房。</p>
门卫大爷见过程雪飞几次,对她有很深的印象,所以没有阻拦,直接放他们进去。</p>
程雪飞趁机跟大爷打听,杂志社是不是有领导来视察?</p>
大爷笑盈盈地告诉她,不是什么领导,是外宾。</p>
外宾?哪来的外宾?</p>
门卫大爷也说不清楚,据说是从美.国的一家摄影杂志社来的,要谈什么合作,顺便参观一下,今天正好过来。</p>
原来是美.国的摄影杂志社过来友好访问。</p>
中美两国七十年代正式建交,到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两国的民间来往开始多了起来。</p>
所以有杂志社来访问,这不稀奇。</p>
程雪飞拿着照片上楼,来到编辑伍泉的办公室,但伍泉不在。</p>
她没有惊动别人,悄悄地把自己的照片放到伍泉的办公桌上,然后转身离开。</p>
走到门口时,一位姓徐的小编辑急匆匆进来,迎面与程雪飞撞上。</p>
徐编辑看见是程雪飞,脸上立即露出笑容:</p>
“程雪飞同志,好久不见了!”</p>
“徐编辑,好久不见。我给伍编辑送几张照片,你跟他说一声,伍编辑好像挺忙的,我就不打搅他了。”</p>
“是啊,徐编辑现在头都快秃了,愁的他原地转圈。”</p>
“怎么了?”</p>
“今天来了两个外宾,美.国来的。</p>
我们杂志社,没有一个会说英文的,就提前从师范学院外语系借来个英文专业的学生。</p>
没想到,那个学生也只能做个日常交流,好多摄影专业名词都听不懂,不知道什么意思,弄的大家很尴尬,谁也不知道谁在说什么。</p>
陈主编让伍编辑赶紧再联络一个会英文的,伍编辑也不知道上哪找人,愁的不行。</p>
今天要是连个懂英文的人都找不到,那真是给咱们杂志社丢脸!”</p>
徐编辑一气说完,刚喘了口气,突然盯着程雪飞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