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我铺好像有一个小孩儿,关灯以后开始还好一点,慢慢的她就开始大声哭泣起来。
虽然听着那孩子的父母似乎在一点点哄着她,但是,效果明显不是很大。
最后烦躁的孩子父亲直接把小孩儿揍了一顿以后,扔给小孩儿的妈妈不管了
虽然各个车厢里有诸多的抱怨声,可是那也没有办法。
毕竟,一个小孩子,也拿她没有办法。
莫名的,楚丽华就想起母亲曾经说,小时候的自己就是这般怕黑。
一旦到了夜里,只要家里的电灯一关闭,那哇哇的哭声就怎么也止不住。
是因为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和没有安全感。
楚丽华想起自己听的那些心理讲座。
如果,自己过去把这和那个孩子的妈妈说说,会不会好点呢?
只是,楚丽华记得,似乎,孩子怕黑也是因为怕“坏妈妈”。
心理学上说,小婴儿一直都把妈妈分成两种妈妈。
所谓两种妈妈,就是当能很好地回应孩子时,妈妈就是“好妈妈”;当不能回应孩子时,妈妈是“坏妈妈”。
相对应的是,面对“好妈妈”,孩子会是“好孩子”,而面对“坏妈妈”时,孩子就会是“坏孩子”。
依恋的形成,需要孩子有这样一种基本的感觉:妈妈基本上是“好”的,有时候是“坏”的,但“坏”不会淹没“好”;我基本上是“好”孩子,有时候是“坏”的,但“坏”可以被接纳,也可以被自己所接纳。
如果自己真实的妈妈不够好,那么孩子就会倾向于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对妈妈表达依恋,而去外部世界寻找“好妈妈”。
而每个孩子找到的“好妈妈”是不一样的。
按照心理学分析,自己如此依恋灯光,那很明显。那就是小时候自己给自己找的“好妈妈”。
现在这个哭泣的小孩,估计,也是和小时候的自己一样。
找了光源当“好妈妈”,一旦,“好妈妈”消失了,恐惧就会占据她小小的心灵。而哭泣,是小婴儿表达所有坏情绪的唯一发泄方式。
想通了,楚丽华有冲动去告诉那个哭泣的小孩儿的妈妈可是又怕人家以为自己是别有所图。
不去吧,楚丽华又有些于心不忍。
又翻来覆去在铺位上烙了很多次煎饼。
楚丽华终于决定去找那个孩子的妈妈了。
因为,他她听着那小孩儿的嗓子都有些哭哑了。
循声找过去,楚丽华把在心里琢磨了好些遍的话,跟那个哭泣的孩子的妈妈说了。
然而,结果,和楚丽华预想的坏结果一样。
——“你带过孩子吗?小孩子都这样。和我同一个隔间的人都没有说什么,你一个小姑娘家家的懂什么。”
楚丽华被无情的拒绝了。
似乎感觉到了好几处投来的视线。
楚丽华难堪的离开了。
看来,心里不能老是往坏的方面去想。
不然,冥冥之中,事情就会朝那个方向发展。
喜欢半盲女的英雄之旅请大家收藏:半盲女的英雄之旅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