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因某些原因,今天突然出现大量用户无法打开网页访问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首字母+org点com,)找到回家的路!
那也就是说,现在和那个时候,相比较,只是工业化更加智能化了,他的理论,应该是适用。
他在书中就列举了一些这样的假爱情。比如有一种假爱情就是结伴思想。
也就是说,夫妻生活在一起,就是不想一个人孤独,所以模范夫妻应该相敬如宾,彼此宽容,没有任何摩擦争吵。
对此,楚丽华有些不明白:“这难道不好吗?”
确实,弗洛姆认为,这种结伴思想下的婚姻其实只是表面融洽,夫妻二人其实永远不会对对方敞开心扉,也不会互相了解。
它的本质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协调性的要求。就像一个公司里的员工要彼此合作、减少摩擦、实现高效化一样,家庭成员之间的要求也变成了这样。
这样的思想主导的婚姻,必然是陈腐和了无生趣的,是爱情的坟墓。
另一种流行的爱情公式,就是认为爱情来自性~生活的满足。夫妻之间婚姻的不幸,可能就是因为性~生活不够美满。
直到今天,这种想法仍然很有市场,你看有些性~保健品的广告不就在宣扬,“让对方满足可以让婚姻更和谐”嘛?
这有什么不对呢?性能力不也是一种爱的能力吗?但弗洛姆所说的爱的能力,是一种全面的人格发展,而不仅仅是生理能力。
至于借助保健品或者***就能让婚姻美满的想法,其实和工业社会中流行的幻想完全一致,那就是认为借助正确的工具和技巧,一切问题都能解决。
还有一种假爱情,是偶像化的爱情。就是把自己所爱的人“神化”,把他视为一切爱情、光明和祝福的源泉。
现在不少人动不动就封一堆“女神”“男神”,其实也是这种情况。
弗洛姆认为,这其实是一种偶像崇拜,在这个过程中,恋爱者是把自己的力量投射到了他爱的对象身上,结果对方成了女神,他自己却失去了爱的力量。
这种虚假的爱,让他失去了自己,而不是找到了自己。而且,现实中没有人能真正符合他对偶像的要求,所以他就要不停更换对象,不管这对象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
弗洛姆提到的最后一种假爱情,是多愁善感的爱情。
这种爱情只存在于想象中,存在于爱情小说和电影里,但现实中反而不存在。
现在不少人看韩剧日剧国产剧,被里面各种悲欢离合、风花雪月、山盟海誓感动得一塌糊涂,可对自己的生活却完全无感,就是如此。
弗洛姆指出,这种做法是通过消费爱情的代用品,来满足对真正爱情的向往,但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爱。
那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真爱还存在吗?
弗洛姆也给出了回答,真爱还在,但是很稀缺。在一个人被异化为物,在一个对人性发展缺乏真正关注和认识的社会中,真正的爱情必然是一种稀缺品,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假爱情。
楚丽华认为,虽然弗洛姆致力批判的是西方工业社会,但对当代社会也一样。
因为我们所处的社会,也越来越成为一个以商品交易和金钱价值衡量一切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