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各项因素汇总分析,研究者得出了跟民间的认识——特别是那些没有经历过爱情关系的人的认识——非常不一样的结论。
你的另一半的个人素质,对你们关系好坏的预测强度,只有5%。人们征婚看的那些指标,不管是硬的也好软的也好,其实都没啥用。
当然这里面可能有幸存者偏差,毕竟研究调查的都是确定了关系的恋人和夫妇,不是随机配对,指标太差的没有被统计进来——但是这个结果仍然足以告诉我们,指标那些东西差不多就行了,根本不重要。
你自己的个人素质,强度则有19%。这个结果告诉我们关系是个主观的判断。你眼中这个关系好不好,其实更多地是取决于你自己,而不是取决于对方。”
取决于我自己吗?楚丽华按下了暂停键,那我的想法到底是什么呢?我真的有认真想过要和青云飞过一生吗?
为什么总是会在某个瞬间就会想起吴铭,然后把青云飞和吴铭做对比呢?
“决定关系好坏最重要的几项个人素质是——
对生活的满意度
抑郁和无助感
负面情绪因素,是否容易发怒、感到痛苦之类
是否过分担心这个关系,比如说总在评估关系好不好
是否不愿意总跟对方在一起
年龄
焦虑感
自尊心
为人是否随和
有没有正能量
……
而我们常见的那些‘硬’指标,像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预测强度都很弱。
不过这些研究主要针对的是西方国家的人,咱们中国人比较关心的像“妈宝男”这些现象,对应到跟父母的关系这个指标,在所有指标里被排到了倒数第二,可以说完全不重要。
不过个人素质指标远远不如两人在关系中的行为模式重要。关系因素的预测强度高达45%。最重要的几项关系因素是——
感受到的,对方的忠诚度
亲密
感激,也就是能跟对方在一起感觉很幸运(楚丽华不由自主想,这个我好像确实如此啊!)
爱
性的满意度
感受到的,对方的满意度(他对自己,似乎总是不满意吧?也不知道当时为什么会愿意和自己结婚呢?)
冲突
感受到的,对方的响应度
信任
投资
……
这些因素的意义需要自己体会,我更想说的是这其中更大的那个结论:对关系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中——
对方的因素你自己的因素你们在关系中的行为模式。
特定关系中的行为模式比个人因素重要得多,这个洞见,你值得思考。”
相处的行为模式?自己看不上他认同的模式,他也瞧不起自己认同的模式。
这还怎么可能好好相处呢?
楚丽华还在这里推演她和青云飞的关系,救助出租屋那边,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杨师超连续打的电话,最终被他网恋女友接起来了。
道歉和互诉衷肠以后,女孩就要出去见杨师超,没想到他会这样千里迢迢找过来。
果然,按照女孩子的思想,这样的行为举止简直就是太令人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