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 0889【三人御前论战】(1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钧 1865 字 4个月前

第894章 0889【三人御前论战】

刘延年来到偏厅等候,没过多久,李纯也来了。

紧接着,又来一个中年士人,大约三四十岁的样子。

刘延年完全无视李纯,却对这中年人作揖:“在下清江刘延年,敢问阁下尊姓大名。”

中年士人回礼道:“永嘉丁志夫。有礼了。”

“久仰,久仰。”刘延年说着客套话。

永嘉学派还未崛起,刘延年根本没听说过。

而眼前这个丁志夫,正是永嘉学派二号祖师丁昌期之子。

南宋时期的永嘉学派,核心思想如下:

第一,抗金主战。不管是做文官,还是习武投军,大量永嘉学派弟子亲自参与战争。

第二,重视史学。主张以历史为鉴,总结国家兴亡的道理。

第三,重视实学。主张学以致用,强调工商业的作用,提倡工农商业并举。

刘延年打听道:“请问阁下是遵孟,还是遵荀呢?”

丁志夫反问:“为何不能孟荀并尊?”

两人明显尿不进一个壶里,刘延年说遵守的遵,而丁志夫说尊敬的尊。

他们还想辩论,突然来了大量官员。

趁着三派学者进京,朱铭要召开经筵大会!

人们陆陆续续来到正殿,朱铭高居主位,其余分列两排坐下。

礼拜之后,朱铭问道:“哪位是刘敞之侄?”

刘延年出列作揖:“臣刘延年,拜见陛下!”

刘延年是有大明官身的,只不过主动辞职了而已,勉强可以在皇帝面前自称“臣”。

朱铭又问:“谁是龙昌期再传弟子?”

李纯跟着出列:“小民李纯,拜见陛下!”

朱铭再问:“谁是丁昌期之子?”

丁志夫出列:“臣丁志夫,拜见陛下。”

丁志夫这个“臣”就有点勉强了,他在前宋有官身,却并未在大明出仕。

朱铭说道:“性善性恶,今天就不要辩了。辨到明天早晨,也根本辨不明白,而且总是胡搅蛮缠。就从礼说起吧,百官不要参与,听他们三个辩论。”

刘延年在洛阳城里辨礼,此刻却要辨性:“礼出于性。若不辨性,无从辨礼。”

朱铭眼睛半眯,笑容十分灿烂,似乎心情很好。

但那些阁部大臣,却晓得皇帝生气了。

来自温州的永嘉学派,跟清江刘氏天然对立。前者工农商并举,后者却要重农抑商。

丁志夫当即反驳:“礼怎么可能出于性?礼是用来遏制天性的!”

“然也!”李纯附和道。

一个是丁昌期的儿子,一个是龙昌期的徒孙,两人合起来朝着刘延年开怼。

刘延年亦非等闲之辈,当即反驳道:“如果说礼出于伪,那么没有创造礼,难道世间就没有孝悌吗?如果没有创造礼,难道世间就没有慈悲吗?是故,礼始于天,而成于人,此天人合一也。”

孝敬长辈,爱护晚辈,这些就算没谁来约定,也是天然存在的礼。

因此,礼出于天性。

丁志夫说道:“人必群,群必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不能胜物。以礼而群人也,无礼者,不可存。”

这段话是说:人是社会性动物,不可能单独生存。有了社群,就得有道德规则,否则就会陷入混乱。没有基本道德的社群,根本就不能存活,早就被自然淘汰了。

社群观点,也是朱铭把《荀子》升经的动力之一,也是宋代科举经常把《荀子》作为策论题的原因。

刘延年反驳道:“圣人率性而成礼,贤人知礼而求性。皆内也!”

这是在说:圣人以仁义礼智等天性道德,自然而然汇聚而成礼。贤人先学习礼仪道德,才能感悟天性。不管圣人还是贤人,都是出于内在所具天然善质,而不是从外在得出天性、礼仪。

李纯噗嗤一笑:“圣人率性而成礼,不正是礼伪之论吗?”

“胡搅蛮缠。”刘延年都懒得反驳,因为李纯在曲解其意。

刘延年朝皇帝拱手道:“陛下,《荀子》援法入礼,以法而乱礼,通篇皆申韩之论。若是将其升经,恐有祸乱天下之危!”

这在攻击荀子是法家藏在儒家的卧底……

丁志夫立即反驳:“法立于君,礼出于师,君师并行致于尽善。”

李纯的攻击性更强,指着刘延年扣帽子质问:“你这厮好大胆子,竟然想着有师无君吗?”

刘延年吓得一激灵,连忙朝皇帝作揖:“陛下,臣绝无此意。臣只是觉得,荀子过于偏向法度,而疏忽了礼乐。”

刘延年非常明白,他今天是辨不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