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这命也太贱了!”邱寿成道。黄潜善道:“再降一些。”
双方讨价还价,死者给八贯抚恤,残废者给五贯汤药钱。
接着又谈粮饷,也懒得分军饷还是工钱,直接合并到一起给。在反复争执之后每人给钱三贯半、给粮五斗,死伤之人也得给。
谈判结束,黄潜善瘫坐在椅子上。
上万贯就这样没了,他这次几乎是白干,只弄到一千来贯辛苦钱。
虽说反复加征课税,但地方官吏不怎么配合,士绅商贾也总是拖延,他真没捞到多少钱啊。
钱财就在会馆当中,黄潜善已经勒令李家兑换成金银。
朱铭又唤进来一些乡兵,把金银清点之后,陆陆续续搬出去。再找李家重新兑换成铁钱,而且不准收取手续费。
朱铭站在门口,对抗税百姓说:“尔等都回家去,今年不会再加税。洋州明年的地里脚钱,也只收每斗60文,谁敢多征就是不给我面子!”
“朱相公仁义!”
“朱相公大恩大德,俺们都记得了!”
抗税队伍里的托,纷纷跪下磕头,其余百姓也欢天喜地跪下。
朱铭自作主张,把明年的地里脚钱给降低了,只留每斗4文给官吏们贪污。那些家伙,趁着黄潜善乱征税,今年肯定贪了不少,明年再想贪就得面对百姓怒火。
抗税百姓很快散去,乡兵和弓手排队来拿遣散费。
黄潜善站在二楼看着,心里对钟劝农恨得牙痒痒。那家伙也贪了不少,而且惹出这么大事,至今还不知道克扣钱粮的去向,回去得让钟劝农吐一些出来!
朱铭来到黄潜善身边:“黄宪司,听说还有许多乱民,逃进山中做盗贼去了。”
黄潜善道:“癣疥之患,不足为惧。”
“这些乡兵,索要的钱粮不多,算下来每天也就二三十文工钱,”朱铭说道,“他们已经闹过一次而且还闹成了,今后更容易生事。若再有山中贼寇蛊惑,恐怕明年还有民乱发生。”
黄潜善有些不耐烦,问道:“成功以为该如何解决?”
朱铭说道:“给我三千贯,我派人去安抚山中贼寇,将他们重新寻个地方安置。”
“三千贯?”黄潜善惊得跳脚,甚至都不装了,“若给三千贯,我这趟还要赔本!”
“两千贯如何?”朱铭问道。
“最多给一千贯!”黄潜善气得浑身发抖,他这趟真就白忙活了。
朱铭叹息:“唉,一千就一千吧,我再贴些钱粮。洋州乃我家乡,实不愿再起乱子。”
朱铭帮忙解决了困难,黄潜善却不怎么领情,而且因为钱财之事,心中甚至还生出怨恨。
这货真就把朱铭记恨上了。
如此奇葩的脑回路,只能说小人难养也。
一直忙活到大半夜,乡兵和弓手终于领完钱粮,毕竟粮食还得去仓库里调。
三位乡兵代表,带着诸多士卒,前来给朱铭道别。
邱寿成跪拜道:“朱相公今日的恩情,俺们都记下了。今后有啥差遣,俺们水里火里绝不皱眉头!”
其余士卒也跪下,朱铭亲手搀扶起来十多个:“莫要如此。皇帝还不差饿兵,为官府做事就该拿钱粮,这是你们应得的。且都散去吧,回到乡里好生过日子。”
朱铭让亲随打着灯笼,把这些闹饷士卒都送出城去。
士卒们来到汉江边,再次朝着城内跪拜,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休息,等着天亮之后再结伴回家。
黄潜善不愿在此停留,大半夜就走了,他要赶回兴元府,让钟劝农把贪污的钱粮吐出来。
朱铭歇息半夜,翌日便去州衙。
胡知州是今年新来的,也趁机捞了一些,数量不多,就几百贯而已。
他死里逃生,感激道:“幸亏有朱太守出面,否则昨日之事难以收拾。”
朱铭说道:“我怕事情闹大,擅作主张降了明年的地里脚钱,还请胡太守见谅。”
“权宜之计,不碍事的。”胡知州对此无所谓,平时多收的地里脚钱,大部分都被县级官吏贪了,州里的官员其实分不到几个。
朱铭又说:“逃进山里的乱民,可能再生事端。黄宪司拿出一千贯钱还请州里再拿出一些,我出面把他们安置在大明村的下游开荒。如此,既能解决乱民隐患,还能开垦荒地增加赋税。”
胡知州为难道:“前番平乱再加上修栈道,州衙库房已经没剩几个钱粮。钟劝农克扣军粮,连伙食都贪,我怕出事,还从州衙调了一些粮食过去。”
朱铭说道:“那就让富户摊派,筹集三千贯钱,由我出面安置乱民。”
“也……只能这样了。”胡知州立即答应,反正不用他出钱。
朱铭心头美滋滋,这次既赚到了民心,又能招揽许多乱民,还不用自己掏钱安置。
(这是补上欠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