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这个想法很危险(1 / 1)

吃卡拿要,这里面拿就是拿回扣。这价值三万贯,两万七千贯抵价,就是三千贯的差距。连李纲也开始贪腐了吗?今天的计省显然是有备而来,准备极为充分。赵桓看着李纲,而李纲却面不改色,看着计省的吴桐,再看着宇文虚中,叹了一口气。这事他的确做了,他还需要对政务不是非常精通的赵桓,解释这其中的道理。“折价抵冲房屋拆除的费用,是陈冲建议臣做的。官家。”李纲说道。嗯?这就学会甩锅了?这还是自己认识的李纲吗?李纲看到赵桓疑问的神情,解释道:“官家,此事是臣做的,和陈冲没有多少关系,陈冲只是建议。”“官家知道为何汴京不宵禁吗?”李纲突然问了一个不相关的问题。赵桓点头说道:“太祖时太祖亲自下的诏书,不设宵禁,我知道此事。”“太祖皇帝定下的祖训,不设宵禁,太宗、真宗、仁宗是多次实行宵禁,但是都无疾而终。”“太祖时,当时汴京人丁已然百万之众,这还是在籍的汴京城人丁。官家可知现在汴京人丁几何?”“一百三十四万!这都是在籍人数,往来行商,还有行商随从,已经来汴京城的学子,农夫工丁,这些流动人口,更是多到无法统计。”“百年来,汴京城不断的扩建,四次推倒城墙扩建,但是依旧有无数的农夫工丁居住在汴京城外,日出进城工坊做工,日落坊市里商铺和茶馆人满为患。这些人都是不在籍。”赵桓点了点头,汴京繁华,人丁兴旺。他想了想问道:“这和你这低价抵冲拆款有何关系?”李纲回答道:“真是如此,导致了汴京地贵啊。从乾德年间的两进的院子作价五千贯,到现在汴京的两进院子已经十数万贯了,官家。”“随着商改,汴京人丁还在不断的增加着。这院落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吴少卿问臣,两千万贯够臣折腾吗?臣可以告诉吴少卿,不够。”吴桐一愣,两千万贯!之前国库一年的税赋也就万万贯而已!他大声的问道:“你这是想做什么?两千万还不够,是准备掏空大宋的国帑吗!”李纲对着吴桐说道:“吴少卿,不仅两千万贯不够,甚至汴京仓的十万万贯钱,都不太够。”他转头又对赵桓说道:“官家,汴京城两千万是够的,但是整个天下光百万之众的大城,就数十座。大城需要改建,钱从哪里来?”“趁着院落价格还没涨上去,臣用财宝低价抵冲来够得大量的地皮。陈冲说着地价绝对会涨上去,再卖或者租赁,也绝对能赚回来。”“臣觉得有理,就用汴京仓的金银财宝买了地。”“而且官家,臣心里还有一问,这城外的地均了,城内的地呢?”赵桓陷入了沉思,李纲用汴京仓的十万万贯钱买地,低价抵冲以提高员外们的积极性。赵桓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只要他没在中间上下其手,就可以。但是李纲的这个问题,却让赵桓陷入了沉默。均田制度能够流畅的施行,因为民心所向,天下百姓都相应他的号召。自然会支持他。但是他能够一纸诏书就把城里的地收回来吗?一纸诏书就让城中百姓将自己的时代居住的老宅,拱手献给皇帝?做什么春秋大梦呢。赵桓叹气,城里的地收归国有,是一件道阻且长的路,但是也是必须做的事。城外百姓,城内百姓,城外乡绅豪强,城中乡绅豪强都得区分对待啊!赵桓忽然想起李邦彦的五民论,连连摇头。“李太宰大胆施为,朕支持你通过拆购赎买的方法,买回城内的土地的做法。”“计省和皇城司介入,胆敢有人在其中上下其手,中饱私囊,执法必严,从重处理!”赵桓最终同意了李纲的做法,也让计省的人介入其中,防止贪腐之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李纲在做的事,本质上是在加强君权。好丞相啊,赵桓终止了这个话题,他能看到李纲决策的正确性,但是吴桐他们还在为十万万的小钱钱心疼。李纲略带困惑的说道:“臣在想,以后能不能把多出来的地,建成房子租给百姓?这样还能收回点成本来。可惜了,一座两进的宅子只能住两户,转不回来多少。”这个话题,打住!打住!烧水泥插钢筋,高高楼,你想住多少,全看你良心不良心啊!赵桓赶紧停下了自己的想法,这个想法很危险,再想下去…不过,水泥这个好东西,其实非常容易烧制。事实上,在火药烘干的这两周的时间里,赵桓也曾经在烧石灰的工坊里,烧了一点水泥出来。煤矸石和粘土可以烧制出最普通的水泥来,煤矸石是采煤和洗煤过程中的固体废料,大同府哪里都是。沥青更是提炼猛火油的必然产物。所以在将固体废料和粘土石灰石等辅料放到窑内,大宋就拥有了修出柏油路直道的先决条件。剩下的就看生产力了。赵桓折腾出来的普通的水泥,只是试验产物,想要大批量满足汴京修路用,大概需要到过完年的时候了。主要原因还是大同煤田向外运输的时候,都是运送优质焦炭,废料还不在运送的范围内。长途运输极为不利,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间里,所以赵桓已经让工赈监,在峰峰矿区开了二矿了。朝政还在继续,赵桓终于在太阳西斜前,结束了一天的朝政,他用力的伸了伸懒腰说道:“其他人都回吧,李太宰留下。”赵桓等到人都走了以后,想了很久才说道:“吴少卿和宇文少卿弹劾你也是为了大宋的江山安泰,你不要挟私报复。”“三个人抱团弹劾你,其他人默不作声,只有你自己在自辩,要小心些。”李纲点头称是,说道:“臣明白。”“若是无事,臣退下了。”李纲俯首离开了文德殿。赵桓把赵英喊过来,拿着一封札子说道:“给李宣仪封五千枚银币。把这封诏书给她,她看完自然知道该怎么做。淮北陈家是个体面人家,朕既然赐婚,没点嫁妆说不过去。”“李师师毕竟算是宫里的人。”“而且,走之前,告诉李太宰一声。”赵英领命而去,带着车驾和银两,向着城外急驰而去,还带上了李纲给李师师的物件。赵英找到李师师住的客栈的时候,先是看到了李师师的侍女,名叫葵儿,姓崔。她正在河边捶打着衣物。“忆昔西施人未求,浣纱曾向此溪头。一朝得侍君王侧,不见玉颜空水流。”空灵的声音在溪畔响起,赵英抬头看了一眼,这女的唱得不错。“桃源仙子不须夸,闻道惟栽一片花。何似浣纱溪畔住,绿阴相间两三家。”轻灵的歌声在水面上不断的回荡着,秋风瑟瑟的吹过,无数的柳叶打着旋落在了河面上,掀起了阵阵的涟漪。赵英点了点头,暗自说道:“不错。”崔葵儿吗?他将名字记下。他是入内内侍省都知,也是鸟花使。寻访漂亮优雅的女子,也是赵英的工作之一。李师师听闻赵英的提议,连连摇头说道:“虽然我和葵儿名为主仆,其实情同姐妹,入宫当个歌姬,你得问问葵儿的想法。我做不了主。”赵英点头说道:“这是应有之意,我走的时候,再问问她。这是官家的书信,五千两银子的汇票,可以到淮北的时候,问陈家取。这是李太宰的谢礼。”“官家的书信上写的什么?”李师师虽然这样问,但是她的目光依旧紧紧的盯着李纲的谢礼上。李师师拆开信看了半天,说道:“这是硝化羊毛的方子?这有什么用?官家跟你交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