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二章 (三)全金属结构(1 / 2)

北洋1917 大鹏金翅明王 1509 字 6个月前

AF—18战斗攻击机采用全金属的结构,下单翼,单座,装一台中华鹰IX—V8液冷式发动机,360马力,带动一副三叶螺旋桨,后3点起落架,主起落架可收至机翼内,其形体细长,流线型突出。机身长8·8米,翼展9·8米,机高2·80米,起飞重量1352千克。

成员:1人机身长度:28ft8in(8·8m)机身翼展:32feet4in(9·88m)机身高度:9ft1in(2·80m)

飞机空载重量:1,422lb(645kg)最大起飞重量:2,980lb(1,352kg)发动机:1×ChinaEagleIX—V8,360hp(265kW)最大飞行速度:180mph(290km/h)atsealevel最大飞行距离:700mi(1126km)最大飞行时间:4hr45m实用升限:25,000ft(7,620m)爬升速率:1,800ft/min(548m/min)武器:Guns:2xBrowning12·7MMaircraftgunBombs:4x245lbor8x125lb(450kg)ofbombs由于AT—18大量采用了铝合金结构和全金属蒙皮,特别是将安装使用重量更轻的中华鹰IX—V8引擎,因此飞机的自重比起FR—18轻了约100公斤,而最大起飞重量则依然能维持在1352公斤的量级上,这使得AT—18战斗攻击机的速度、爬升率、火力、飞行高度都有了显着的提高,不但安装了2门勃朗宁12·7MM大口径机枪,而且携弹量也从300公斤提高到了450公斤,将来对地攻击时火力大增。

在7月底除了AT—18完成了设计方案开始正式研发之外,王庚当初提出要求研发的油箱中弹后自封闭技术和流线型副油箱设计的研发工作同样进入了尾声,并准备率先在AT—18掠夺者战斗攻击机上使用。

根据王助、巴玉藻上报上来的AT—18研发进度,这款最新型的单发单座下单翼金属结构战斗攻击机,将力争在10月份完成样机试飞和定型,预计11月的生产数量为24架、12月为48架、到明年1季度,产能将扩充到月产120架的程度。

为了解决AT—18正式服役前联军航空队的战斗机损耗,早在7月初,王庚经过思量考虑了再三,决定临时向美国方面再采购300架美国生产的SE5补充联军航空队,当然,账得先赊着,事实上在王庚前世,SE5英国人自己只生产了1300多架,剩下4000多架限于英国国内产能的问题,都是授权美国生产。

这300架美国生产的SE5将于八月底运抵海参崴,之后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一路运到伏尔加联邦前线来,由于乌法到萨马拉此时并没有铁路,因此,在不断拓宽和加固整修萨马拉到乌法的公路的同时,萨乌铁路的修筑也成为伏尔加联邦内阁总理瓦西里·尼古拉耶维奇·佩佩利亚耶夫最近着手的工作重点。

由于日本企业在中国境内的铁路修筑工程中赚的钵满盆满,所以伏尔加联邦境内的铁路公路工程,王庚大手一挥继续给了日本算是个不小的人情,当然,此刻联军副参谋长田中义一更满意的是替日本争取到了500个联军航空队第1期飞行学员的名额。

这个上午注定是繁忙的上午,这边关于成立联军航空队萨马拉航校,招收联邦籍、日本籍和中国籍各500名飞行学员的事情刚定下来,一个作战室的日本参谋匆匆前来,手里拿着最新收到的电报。

“报告总司令,莫斯科来电,苏俄红军在南线和高尔察克大打出手,对方希望我们提供高尔察克主力位置和兵力部署情况!”前来报告的赫然就是负责作战室上午值班的参谋之一、日本陆军大尉龟山小太郎同学。

1918年7月29日8:00萨兰斯克苏俄伏尔加河方面军第1集团军司令部图哈切夫斯基当然知道这会儿指挥整个伏尔加河军区和方面军部队作战的是方面军副司令员兼第二政委克里门特·叶弗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这位乌克兰人趁着自己和叶戈罗夫在乌法战役中栽了大跟头,从此乘虚而入扶摇直上,一跃而成伏尔加河方面军的副司令并担任前敌总指挥,负责指挥整个方面军的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