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六章 (一)只有天知道(2 / 2)

北洋1917 大鹏金翅明王 2275 字 6个月前

“围魏救赵怎么样?命令吉季斯的第10、第8两个集团军向辛比尔斯克方向收缩靠拢,虽然损失了近10个炮兵连的大炮,但是这会儿两个集团军还至少有近30个炮兵连180门山野炮,炮火上依然占有优势,收缩防线,北面防线收缩到十公里,西面也是十公里,南边再十公里,这样三个方向一线阵地上只要各摆一个步兵师就行了!而且把炮兵集中在中央炮兵阵地上,可以同时支援三个方向阵地前沿!”第5集团军司令、37岁的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用手里的红蓝铅笔,在辛比尔斯克以西五十公里的位置画了个正方形,差不多每边都是十公里的架势,显然,这位曾担任别尔津第3集团军的参谋长的主这会儿到了紧急时刻,也顾不得韬光养晦明哲保身了,第一个站出来说了自己的想法。

尤其不能把基本是主力的苏俄第10集团军和第8集团军这两支生力军过快的消耗掉,当然,之前这两个集团军军北上增援时,既没有那个厚颜无耻的非军事缓冲区的存在,伏尔加河区舰队也在苏俄红军这边,谁能成想原本是伏尔加联邦和苏俄界河的伏尔加河中段,这会儿随着非军事缓冲区的划定和联邦部队的准备进入,整个成了伏尔加联邦的内河了……

何况,之前高尔察克主力的进攻方向是切博克萨雷—下诺夫哥罗德一线,口号是打到莫斯科去吃月饼,俄国人做月饼么?吃月饼么?都不知道高尔察克和他的幕僚们是怎么想出来这个口号的?难道说拿下莫斯科,协约国东线联军那个中国王就能奖赏自衞军一人一个中国月饼了?当然,别尔津不知道,中国月饼的前身可是胡饼,芝麻核桃为仁的胡饼没准早先从欧洲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中国流传开来也未可知。

“别尔津同志,如果南撤,有多大的把握使得第10、第8集团军能顺利撤退?敌人14个师围追堵截下,部队能顺利南撤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副司令员,同志们,我一直有个考虑,那就是把我们苏俄红军和高尔察克自衞军决战的地点,放在南线战场,而不是北线的下诺夫哥罗德,北线距离喀山太近,敌人沿着铁路线既容易进退自如,又方便后勤物资的补充,一旦形势不利,又随时能撤回伏尔加河对岸的喀山!”

第七百四十八章(二)怎么运兵?

别尔津此言一出,举座皆惊,原本南线战场不过是用来牵制高尔察克主力攻势的次要战场,而北线的下诺夫哥罗德才是苏俄伏尔加河方面军缺省的和自衞军决战的战场,这会儿要跑上千公里去南边和高尔察克决战?在座的苏俄将领们显然都大为意外。

“卡尔·伊万诺维奇,南边是指奔萨—库兹涅佐夫和塞兹兰一线么?那么远我们的北线主力怎么调动过去,下诺夫哥罗德谁来保衞?莫斯科谁来保衞?我们骑兵部队不多,而高尔察克至少有一半主力是哥萨克骑兵师,您确信您刚才说的是要全军南下去和高尔察克自衞军在南线决战么?”方面军政委加米涅夫吃惊的问道。

“我说的就是集中伏尔加河方面军主力,在南线和高尔察克的主力决战,这样吉季斯和拉舍维奇的2个集团军南撤也就顺利成章,他们的南撤将有效的吸引高尔察克主力继续南下追击,奔萨—库兹涅佐夫—塞兹兰一线就是最好的战场,唯一下诺夫哥罗德的第3、第5两个集团军主力可以沿着铁路线坐火车南下!”说着别尔津抓起红蓝铅笔,以下诺夫哥罗德为出发点,一路向南画了一长条线路,一边画一边解释道,“从下诺夫哥罗德坐火车南下,第一步到阿尔扎马斯,接着沿着铁路线向东南到萨兰斯克,然后从萨兰斯克向南到奔萨,全程也就350公里的样子,坐火车一个晚上就能赶到,从奔萨往东到库兹涅佐夫也就100公里出头一点,这样,最迟我们的先头部队明天中午就能沿着铁路线赶到库兹涅佐夫!”别尔津的话让整个伏尔加河方面军司令部里的气氛顿时热闹了起来,梅热尼诺夫、沙波什尼科夫甚至互相用肩膀撞着就差没喊出了“乌拉……”了,这边方面军参谋长切尔纳温狐疑的道,“看上去倒未必不行,可哪来那么多火车头和车皮运兵?”1918年7月30日23:55下诺夫哥罗德苏俄伏尔加河方面军司令部。

“关键得看调动多少部队南下?北线留什么部队来守下诺夫哥罗德?南线库兹涅佐夫和奔萨一线就算失守问题都不大,可如果被高尔察克洞悉我们北线主力南下,自衞军主力掉头北上,或者盘踞在切博克萨雷的自衞军北集群一鼓作气向下诺夫哥罗德扑过来的话,咱们靠什么部队守住下诺夫哥罗德?”第5集团军司令员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加米涅夫站起来问道。

苏俄第3集团军司令卡尔·伊万诺维奇·别尔津的语气相当坚定,北线主力南下作战既然是他这几天盘算已久的计划,那么作为第一个提出这个风险和收益同样巨大的作战计划的始作俑者,别尔津和他的主力第3集团军都当仁不让必须打头阵!

对谢·谢·加米涅夫的苏俄第五集团军来说,重组和编练的难处在于从德国人那里弄回来4万沙俄战俘,是和原第五集团军的步兵第27师一起混编成新的五个步兵师,还是说,和4个下诺夫哥罗德临时组建起来的工人师一起大混编,组成9个新的步兵师!

当时谢·谢·加米涅夫倾向于前一个方案,因为从德国归来的沙俄战俘都是老兵,和原步兵第27师的老兵们混编成五个步兵师的话,战斗力恢复的快,只要士气提上去了,很快就是一支精锐部队。

因为下诺夫哥罗德的工人师,到这时这已经是第三次编组,最早在东方面军成立的时候,经验最丰富、斗争最坚决的布尔什维克工人师们都早已经分散编组到东方面军的各集团军中去了。

紧接着在苏俄东方面军首任司令员、左派社会革命党的穆拉维约夫这厮叛乱的时候,下诺夫哥罗德的工人师又编组了一次,大量新生代的工人阶级骨干第二次奔赴前线,在粉碎穆拉维约夫及其余部的叛乱后加入了重组的东方面军各集团军。

所以到了1918年7月下旬,虽然为了抵抗喀山高尔察克匪帮的进攻,下诺夫哥罗德各大工厂的工人阶级再一次被武装和动员起来,又新编组成了4个工人师,但这些已经是半年内挑剩下的那些工人阶级,成色和能力各方面素质,和早期的两波工人师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当时这4个下诺夫哥罗德新编工人师里老的老,少的少,年纪小的不少人才是个新的学徒只有16到18岁,因为父兄都上前线作战去了,才接替了他们留下来的工厂的岗位,年纪大的不少人都胡子花白,背着步枪站在那里佝偻着已经直不挺的腰,看那情形简直让人心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