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俄红军而言,下诺夫哥罗德的战略重要性可以和自衞军的喀山相提并论,所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无论谁都不能轻言放弃,而南边库兹涅佐夫—奔萨一线,就算短期内失去,对苏俄政权和莫斯科来说影响也绝没有北线崩溃那么大,反过来说,高尔察克就算在南边没有苏俄红军主力的地区占领了大片土地,也不能改变当前的局势,而一旦喀山有失,被切断了后路端掉了大本营的自衞军很可能就此崩溃散伙……
在王庚前世,托博尔斯克之战失利后,高尔察克不得不放弃鄂木斯克东撤,当时追随他的自衞军还多达50万,加上其他75万家属、僧侣、地主、贵族、大资本家等等,这说明在失去了根据地之后,部队人数再多,也往往成为负担而不是财富,1000个吃得饱的士兵往往比10000个饥肠辘辘眼睛发绿的部下的战斗力和忠诚度更高。
作为第5集团军司令,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加米涅夫又是方面军政委的堂侄,所以这会儿在列夫·鲍里索维奇·加米涅夫有点暴走的时刻,这位方面军政委嫡系身份的集团军司令说的话,比其他人说的话都更管用,更容易让政委同志接受!
“政委同志,如果我们顺利把方面军主力集中到了北线,相信切博克萨雷的自衞军北集群绝挡不住我们,我们还可以沿着伏尔加河上游的两岸向喀山推进,到时候一鼓作气拿下喀山,高尔察克绝不会坐视我们这么干。那他在南边的主力显然就的掉头北上,这样疲于奔命回到北线后,我们已经是以逸待劳,而且如果集中第1、第3、第5、第8和第10集团军主力的话,我们将拥有28个步兵师的强大兵力,等高尔察克主力被拖累拖瘦回到北面,就算敌人也聚拢起来20个师,那时候也绝对不是我们的对手!消灭高尔察克匪帮的目标就能实现!”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加米涅夫之前可是别尔津在苏俄第3集团军时的参谋长,论军机和谋略能力甚至比别尔津这个司令员更强,这会儿他的一番话,说的两个集团军的副手们都频频点头,伏罗希洛夫则向第5集团军司令投来了一丝感激的目光,当然,伏罗希洛夫作为方面军副司令员兼第2政委和前敌总指挥,自有他的尊严和架子,这感激的目光也不过是一闪而过罢了。
“方面军司令部可以命令布琼尼的骑兵军,用最大的能力袭扰牵制高尔察克主力的北面,打击截断对方的运输线,争取能拖住高尔察克南下追击的步伐,另外……有没有可能,通过莫斯科向伏尔加联邦提出交涉,苏俄红军将撤离塞兹兰一线为此,希望能借道非军事缓冲区,我们可以接受对方的武装护送……”“好!这办法好!这样就万无一失了!”伏罗希洛夫、切尔纳温和别尔津差不多异口同声的叫道。
1918年7月31日0:15辛比尔斯克西南五十五公里处苏俄伏尔加河方面军第10集团军司令部如果不是入夜后迂回到西南防线的自衞军哥萨克骑兵师冒充布琼尼的骑兵军,冲破了第8集团军的防线并袭击了集团军司令部,击溃了步兵第12师的话,眼前的局势并不会演变到如此地步,第8集团军司令部其实已不复存在,集团军政委米哈伊·米哈伊耶维奇·拉舍维奇头部重伤后已经被送进了野战医院治疗和休养。
“没想到方面军司令部这一步迈的如此之大,本来我们以为,多数会让我们这两个集团军收缩防线顶住敌人的攻势,然后北线主力再南下增援,看来伏罗希洛夫同志这次是破釜沉舟想明白了,北线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政委克柳耶夫看完了电报稿后抬起头道。
“关键是时间!如果不是伏尔加联邦捣乱,狗屁不通的设立了这个什么伏尔加河左岸的非军事缓冲区,沿着辛比尔斯克到塞兹兰的铁路线,我们可以很迅速的撤离,现在黑灯瞎火的,三面都是高尔察克自衞军的部队,要撤哪那么容易?”集团军司令员吉季斯难得的发起了牢骚。
当然,作为南方面军出身的将领,这厮内心深处也不是那么愿意就带领部队北上,总感觉离着察里津近一点,好像日后打回去的机会就多一点,苏俄第10、第8这两个集团军几乎是在三次保衞察里津的战役中越打越强的组建起来的,战士们的家乡多数都是察里津附近的乡村,不少则是察里津工人阶级出身,当初因为莫斯科和伏尔加联邦签订《萨马拉和约》苏俄红军被迫放弃察里津北上时,这部队干部战士的思想工作就不好做。
现在要继续北撤的话,离着察里津和乌克兰可就越拉越远了,这对部队的士气打击将不言而喻,谁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机会打回老家去?
“撤就撤,现在南线敌强我弱,咱们大炮数量虽然占上风,炮弹数量却有限,今天白天的消耗就不小,依我看,撤到北线集中兵力才能办大事,南线距离喀山太远,我们威胁不到对方软肋和后方,这仗就容易打成顶牛,而且如果敌人真的全面发起总攻的话,我们还真不容易在这大平原上守住,那个非军事缓冲区把我们的防线折腾的不伦不类!”集团军参谋长巴甫洛夫第一个表明了态度,既然在南线坚持下去必定陷入苦战的局面,那么北撤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部队也需要时间休整,要不然在敌人大兵压境的逼迫下,部队承受的压力太大了!
“可是,一旦撤退的话,伏尔加河左岸这些地区很显然会全部沦陷到高尔察克自衞军手里,这样莫斯科能答应么?高尔察克要是夺取了这些地盘,且不说我们从察里津北上后这些天经营的根据地就此烟消云散,要是高尔察克得到了这裏的粮食人口和资源,自衞军愈发壮大起来怎么办?”政委克柳耶夫显然更多的是考虑撤走了后,这地盘这地方苏维埃政权和老百姓怎么办?
吉季斯闻言踌躇了一下,摇了摇头道,“我看问题没有那么严重,伏罗希洛夫同志显然下了决心,这次我们南撤西调北上集中到北线后,接下来一定是向东反击,目标是拿下高尔察克政权的大本营喀山,这会儿自衞军主力20多万人差不多已经是倾巢出动,喀山空虚正好是我们发起反击的时刻!”“司令员说的对,高尔察克绝不会放着喀山不救,等他率领主力掉头北上,我们已经在北线以逸待劳等着他,到时候我们无论是兵力还是火炮都大大超过对方,有机会毕其功于一役,甚至,只要我们阻断高尔察克主力撤回喀山的道路,那就等于切断了自衞军的后勤,这仗怎么打都是我们赢!”参谋长巴甫洛夫年轻的脸庞上洋溢起了青春的一抹亮色,显然被自己描绘的美好前景所振奋!
1918年7月31日凌晨辛比尔斯克以西战场。
这一夜对苏俄红军伏尔加河方面军南线部队来说,注定是个不眠之夜,连续几天的行军作战让苏俄第10集团军和第8集团军都疲惫不堪,但这两个集团军毕竟是原苏俄南方面军的主力集团军,并不是北线第1、第5集团军那样重新组建的部队,伏罗希洛夫和切尔纳温这俩人带出来的部队,论战斗力和凝聚力得说在苏俄红军中属于一等一的水准。
第七百五十章(三)全军撤退
1918年的三次察里津保衞战,成为保衞新生苏维埃政权的最重要战役之一。伏罗希洛夫率部从顿巴斯突破封锁来到察里津之后,大大加强了察里津市的防御力量。伏罗希洛夫担任了新建立的北高加索军区军事委员会任副主席,成为苏俄中央委员兼主席约瑟夫同志的助手,同时担任了察里津前线司令、南方方面军副司令、第10集团军司令员。
这时候,取决于高尔察克的全面进攻是否已经开始,根据伏尔加联邦下的最后通牒,相信高尔察克不会弄险,至少滞留在非军事缓冲区的2个骑兵师应该已经向西边杀了过来,当然,可能性最大的是这两个骑兵师应该向北去包抄苏俄红军北部防线的后路,因为高尔察克的主力始终集中在北线,西线只有4个骑兵师在游弋,其中两个还夜袭后穿插到了东边的非军事缓冲区,而北线则是7个步兵师和2个半骑兵师的兵力!
吉季斯指挥的4个师将在早上9点前撤到铁路线附近,如果高尔察克能追上来,那就是且战且退,仗着炮兵数量的优势,吉季斯有把握,只要敌人追上来的兵力不超过3个师,无论是步骑都能把对方揍回去!
境地最危险的并不是向东南撤退进入非军事缓冲区的步兵第42师和轻重伤员,本来集团军的野战医院就布置在靠近非军事缓冲区的地段。
大撤退过程中,最危险的是率领一个不满员的卡梅申步兵第1师个加8个炮兵连坚守北线阵地的集团军参谋长巴甫洛夫的部队,其次是掩护西线的步兵第41师,这两个师只要能吸引敌人并坚守到早上9点,那这次苏俄红军南线部队的大撤退至少能完整的撤离8个主力师,这就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在敌人近17万大军面前,完整的撤出8个主力师!
卡梅申步兵第1师的撤退方向并不是向南,而是向东,进入非军事缓冲区,如果遭遇伏尔加联邦部队,那就放下武器等待遣返,如果没有?那就在非军事缓冲区内撒丫子小股方式分散向南撤……联军航空队虽然强大,但飞机不能下地抓俘虏吧?
8个炮兵连的大炮在完成了掩护断后的使命之后,如果还有在激烈炮战中幸存的大炮,也将被巴甫洛夫的部队自行销毁……绝不能落到高尔察克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