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带父亲接受了这一份赏赐后,见皇帝满脸病容,也不由得心生可怜。庙堂之龟不如曳尾涂中,满桌珍馐只能看不能吃,也实在是一个折磨。
新年朝会结束之后,李泰也并没有即刻离开长安,趁着北巡日程未定的这一段空闲时间,他先安排一下父亲定居京中的事宜。
富在深山有远亲,如今的李泰早已经不像初入关中时那样无依无靠,就连高仲密都因他势位渐壮而逐渐的同之前关东故人恢复了联系。
陇西李氏在关西除了李泰一家和李礼成等人之外,还有故司徒李琰之的儿子李纲、李缋兄弟。他们兄弟主要在长安为官,李泰也只作一般亲戚相处,逢年过节着员稍作访问,彼此则不太亲近。
不过李晓到来后,李纲兄弟便亲赴华州迎接,态度恭敬热情。毕竟之前对自己这个晚辈不好太过逢迎迁就,对于李晓这样一个堂兄则就完全没有心理压力了,当然是要把关系处的亲密有加。
所以在得知李晓接下来的想法后,兄弟俩也都非常积极热情的帮忙造势宣传。
李晓入京之时,前来出迎的时流同样众多,卢辩等名家大儒一个不少。当他们见到随行入京的那几十车书籍的时候,更是忍不住的惊叹学入关西!
所以李晓刚一入京便清名盛传,对于世族名门而言,这样的学术盛名无疑又比李泰这个土豪军阀清高的多,所以每日造访者也是络绎不绝。
原本李泰还觉得自己得多用心一下,安排父亲在长安的生活和工作问题,结果却发现压根用不着他操心。
这些时流们凑在一起,直接推举选拔出一支编撰队伍,用以整理修编他父亲带来长安的那几千卷藏书,由他父亲和早已经在关西时誉甚着的卢辩领衔,得预其中者无不都是清誉有加的一时之选。
而且其中不乏担任朝廷和台府官职的,也都踊跃加入进来义务劳动,诸如宇文泰所委任的尚书唐瑾,为了能够留在长安参与编修,甚至上书请辞台府职事。毕竟台府职事只是一时的势位,这种共襄学术盛事的经历却足以传扬后世。
李泰在关西干了这么多年,也不敢夸言在对人才的吸引力上能够超过霸府,却不想他父亲在初入关中后便轻易达成了,可见文化的魅力之大。
当然,文化从来也不是脱离其他独立存在的,言及剑及、理至兵至,这样的文化才真正具有统治力。至于南梁那种百官众将戎装谈玄,那就属于自己把自己玩残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喜欢北朝帝业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北朝帝业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