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辅导班的课在一些父母当中非常受欢迎。因为辅导班的课都是安排在工作日里,简直跟日托班一样。不用担心孩子不好好学习,还不用担心孩子在家傻玩傻闹,简直是暑假的必备之选。
贺遥从第一天就看出了整个辅导行业的蓬勃生机。只不过是初二的课程,辅导班居然分两个。听说高二的辅导班足足有五个。
到了高中才知道有辅导版的贺遥,终于深刻认识到上辈子为什么挺努力学习的还是被人家甩出那么多分去了,人家更努力呀。还比她更花时间精力和金钱。比不过比不过。
都是按半天半天排的,第一天上午是数学,下午是语文。第二天上午是英语,下午是物理。三四天继续前一天的课程。
第二天下午上物理之前。贺遥早早的就被贺爸塞了书包让她滚蛋了。
贺遥说,课在下午。
□□则板着脸,下午上课,上午就去图书馆学习去吧!不要在家,打扰我做家务!
之后大手一挥,把贺遥推了出去。
说是打扰他做家务。但跟□□已经相处二十多年的贺遥门清,估计是想在家开音响,嫌她在,所以不敢开……
没办法,只能背上书包,去图书馆,正好,好久没看书了。贺遥转着手上的那张借书卡,心里不断思索着。
在去图书馆之前,向来主张不打无准备之战的贺遥先从小区的小卖铺买了好些吃的,什么面包和香肠之类的。因为她记得图书馆那边格外荒凉,如果中午饿了,得走出去好久去吃饭。
八月份,中午那么晒,她才不要出去。
到了图书馆,贺遥看了下图书馆的布局,图书馆的一层到六层都是正常的借阅区。地下一层是租借出去的辅导班和图书馆的影音室。因为场地有限,辅导班只有初中部分在这边。高中则是选了附近的一个小学,用那里的教室。
看了一下这六层图书的发布状态,贺遥选了一层。
一层是历史文献借阅室。是区图书馆最大的一个借阅室。因为说是历史文献,但是还有很多没法儿具体分类的书都放在那里。比如各种自驾游的图册,传记,散文诗歌,甚至还有各种小说。贺遥之所以办了借书卡还是因为贺爸,□□要借书。
他上夜班,主要负责的就是公寓客户晚上提出的维修事件。但是晚上哪儿有这么多事,经常坐着到天亮。12个小时,就自己一个人,所以后来发现图书馆有书,就经常来借小说看。这不像后来的阅读那么方便,看书大多还是看纸质书,又重,内容又有限。某些小说,都是十几本。
看到关键的地方,这本书没了。后面看不到,闹心到不行。
而一张借书卡就能借五本,根本不够。
所以为了一次性借完书,贺爸给贺遥也弄了卡,用她的卡一起借书。
贺遥在前台刷了卡,贺遥低头看了一下,名下已借的书,有三本,还有两本的空缺。跟前台的服务人员说,此次不换书后,她就进去了。
图书馆一排排的书,按照分类,一排排整齐的排着。
贺遥顺着书架,一排排的看去,书架朝外那面都贴着各种分类。
直到看到传记,贺遥才停下。
其实贺遥这次来,也不是真的没事干,到这儿找娱乐的。而是她复习功课发现一个重大的问题。
就是作文……
语文,贺遥在一开始根本就不重视,因为语文的体型就那几种,拼音,字形,字义,各种阅读,中心思想和默写填空啥的。作文因为一写就要八百字,她每次都跳过去,不练。直到有一天她做暑假作业,发现有整整一篇儿是让写作文,她这才提笔去写。
可写着写着就不对劲了。倒不是不会写,也不是没例子写,而是她发现,她现在脑中的很多印象是04和后面几年的都混在一起的。举例子,举了之后的例子,现在的人根本不会认啊。比如说天灾人祸,08年后的人基本都会提起汶川地震的众志成城。现在刚04年……这没法儿举例!
这下贺遥才发现神经大条了。
连续在家看了几天的新闻联播,她更确定了,现在如果让她写作文,肯定会出事的……
而且现在还在写议论文,各种要论点论据。例子很重要。所以,贺遥决定多看真实的历史书,多整点名人名句,好做个例子,多记点名人典故什么的。这保险呀。
走到书架前,整个书架都显得格外寂寥。尤其是跟隔壁的文学作品比,那边都是小说,人声鼎沸。这边一人没有……上下五排的架子,也就一半是满的。空荡荡的架子上,一本拿破仑传记,就那么平摊着。大约是被借阅的次数太多了?书页那边被翻的涨了起来。
贺遥走过去,拿过去,翻了起来。
毕竟拿破仑也算是名人,做论点论据刚刚好。
一拿过这书,贺遥就觉得有点不对劲,这书怎么一掐这么厚,不像一本书啊?再翻,豁,还有一本书在里面插着呢。
再翻开里面那本书的封面,《女人说话的艺术》。
贺遥:???啥玩意?
正翻着,一个人跌跌撞撞的走了进来。
贺遥抬头一看,呦呵熟人,秦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