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多事之“秋”天佑二年秋,九月底。前军总管朱凌虚长子,朱玉衡领一千五百原洪州降卒作为先锋军,出征洪州,行至抚水县郊百里处,半道叛逃,奔洪州城,再降匡复军。当日下午,未正三刻,前军总管、洪州都督朱凌虚畏罪潜逃,披女子衣裳,悄至浔阳西城门,通关检查之际,行踪败露,袭杀守官,为江州长史欧阳良翰斩首,毙。震骇江州,风声鹤唳。这两道消息几乎一前一后,一起抵达大周王朝的中心,神都洛阳。一时间,朝野惊愕,女帝龙颜大怒。朱凌虚父子本就是一对降将,牯岭一役倒戈,复原洪州都督旧职,后又经由卫氏双王引荐,女皇陛下千金买马骨,恩赐特赦,批准卫氏提议,允朱凌虚父子带兵出征,戴罪立功。这样一对本该作为楷模彰显大周圣恩光辉、女皇陛下感化教导之力的标杆,竟然临阵叛逃!用狄夫子朝会后对左右旁人的话说,叫,太宗以来,闻所未闻。一向激昂刚烈的沈希声则是朝同僚冷道,三姓家奴,接二连三,狼子野心,该当报应。另一位政事堂老宰相魏真宰,直摇头,叹息一声“多事之秋、多事之秋”。这两道前线消息传来的当日,正是女帝卫昭率千百宫人与文武百官出宫,去往洛阳城郊,登高赏秋,同时观摩百姓秋收,前往御田,女帝亲自弯腰收麦,行“割麦礼”,君臣百姓融洽相宜之际。结果,女帝卫昭前脚刚刚大赦天下,同时亲王、宰相率领群臣,进上某一长串高僧们绞尽脑汁、掉光头发新起的显赫尊号。后脚,对前线重大不利的消息就传来,还是皇恩特赦之人的反咬之事……实在是有损龙颜。当日,女帝卫昭的尊驾照常回宫,夜里,诸多大臣收到宫人通知,本该在上阳宫举办的秋日盛宴,因天气原因,临时取消。随后两日的早朝,明明都一切如常,龙袍老妇人高坐龙椅,正襟危坐,平静问奏,全程丝毫没有提及朱凌虚父子之事,然而下方参加朝会的文官武将们,却能感到一股暴风雨前的宁静,总感觉金銮殿上,阴霾密布,迟迟不落雷雨。他们不禁看向右手边队伍最前方,两位卫氏王爷安静到死寂的背影,不复往日的鹰睃狼顾。还有人敏锐发现一些蹊跷。咦,那位魏王不是刚接了江州道行军大总管的伙计,领圣旨离开洛阳,遥指江州吗,本人在关内四处走动,主持征讨大军的六军组建工作吗?怎么又跑回来了,这是收到江州消息后,连夜拍马回来赶了趟早朝?瞧那一背冷汗、都浸湿了些蟒袍衣领……汗流浃背了吧。有人幸灾乐祸,有人目露同情,还有人冷眼旁观。连续两日的早朝,在这令人紧张的压抑中度过。期间,有人上奏,质疑江州长史欧阳良翰是否执法过严,以下克上,即使朱凌虚有潜逃之罪行、叛逃之嫌疑,可那会儿毕竟还是尚未解职的前军总管,江州前线最大的官,欧阳良翰竟以城防军法,直接行刑,开了个不好的头。还有人上奏,指责前线江州的监军女官、驻军御史们,监管不力,竟然如此松懈,放任了朱凌虚父子的叛逃,如此轻而易举,一人领了一千五百士卒走人,一人还差点逃出浔阳城。冒出的这两种杂声,看似就事论事、公正质疑,可联系发声的节骨眼,发出者的细微心思,朝野上下谁人听不出来。干扰定责范围的裁定,偏离事件的重点,隐隐为卫氏脱罪,另外,一定程度上试探板脸不语的陛下态度。女皇陛下搁置奏折。于是很快,有数名御史出列,弹劾魏王卫继嗣,深受皇恩,任职元帅,却私下收受朱凌虚父子贿赂,举荐奸臣,蒙蔽圣听,有违逆之心,当停职查办,另辟良将,尽快主持前线大局。夏官侍郎一脸正气反驳,言称魏王殿下忠心耿耿,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朱凌虚之事,可能是李正炎等人阴谋,离间陛下与统兵将帅,不可不查,中敌下环。虽然整件事是朱凌虚父子的叛逃,然而众人争论的问题,却逐渐转移到了魏王卫继嗣是否还有继续去统兵平叛的必要。围绕江州道行军大总管的职务任免,保离派与卫氏两方,再次激烈争吵起来。可后续,伴随着朱凌虚父子叛逃事件更详细的信息、彩裳女官主动调查的结果、还有江州涉事官吏们的统一口供,一一递上洛阳宫廷内那位龙袍老妇人的御案。很快,卫氏及其用利益笼络的朋党官员们,便失望了。第五日,朝会百官廷议过后,东殿暖阁的杖下后御前会议上,大周女皇正式下旨:贬朱凌虚父子为贱籍,按谋反之罪抄家,有周一朝,洪州朱氏一族永不录用,同时勒令彩裳女史、江州官员严查其同伙;再封浔阳王世子离扶苏,为江州别驾,辅助江南安抚大使、浔阳王离闲,坐镇浔阳城,安抚官民,平定前线人心。又颁制书,册封正在江南扬州养老养病的左武卫大将军秦竞溱,为江南道行军大总管,调集兵马,指挥江南道平叛,即日前往江州,主持大局。再命江州长史欧阳戎为江南道行军大营长史,协助大军平叛……一道道命令下发。朝野一时间有些噤声,旋即响起哗然。已经有一位江州道行军大总管了,现在又封一位江南道行军大总管,似乎比“江州道”名头大上一些……有些态度已经不言而喻了。果然,翌日一早,江州道行军大总管、魏王卫继嗣上书告病,请求回京养病。女帝不许,驳回。卫继嗣再上书。女帝不应。又上书。如此连续三次,才迟迟批下一个在卫氏众人眼里珍贵无比、皇恩浩荡的“准”字。江州道行军大总管官职未夺去,然而卫继嗣却灰溜溜返回了洛阳,此前准备好的兵马粮草,全部毕恭毕敬的转交给即将上任的老将军秦竞溱。至于这位魏王“悉心”任命的征讨大军诸将们,自然是各回各家,秦竞溱当然不会任用前任的班子……欧阳戎收到京城圣旨的时候,正在双峰间,考察东林大佛的建造事宜。闻讯不禁挑眉。秦竞溱,秦老将军,曾在高宗朝,二圣临朝时期,征讨东夷时,作为小将脱颖而出,乃三朝老臣,大乾……嗯,大周名将,征战多年,在东夷积下累累军功,前年去往江南扬州养病前,官至左武卫大将军。而且说起来,欧阳戎此前与这位秦老其实有过一面之缘的……至于女帝的其它安排,他倒不意外,唯独让离大郎担任江州别驾这个,倒是让欧阳戎有些沉默。所谓别驾别驾,其实最初是刺史出行时的陪驾的意思。一州别驾一般寻常州不设立,就算设置,也只是让离氏皇族的子弟兼任,算是名誉头衔,不过现在大周朝,女帝姓卫,卫氏子弟也开始享受这种待遇。所以现有的天下各州的别驾官职,都是离、卫子弟兼任,名大于实,虽然在理论上,一州别驾的地位在长史之上,刺史之下,但是早就没有实权了,算名义二把手,实际二把手还是长史。不过一州别驾,算是拥有监管地方长官的权力,能约束本州刺史。按道理,欧阳戎应该高兴才对,离扶苏担任江州别驾,能帮忙进一步约束王冷然。不过女帝卫昭,此番不去加封浔阳王离闲,而是另辟蹊径的封世子离扶苏为江州别驾,这隐隐释放一种信号……即使早就料到这一天,然而来临之际,欧阳戎还是有些叹息:“大郎这次算是走到台前了,被自家这位祖母关注,也不知是福是祸……”至于他获得的中军大营长史新职。欧阳戎抬头,望着大佛安静了会儿,少倾折身返回江州大堂。他默默取出一本空奏折,平静研墨,书写了一封……数日后,一封普通奏折飞抵了洛阳。很快,一条小道消息从皇城内的凤阁悄悄传出。欧阳良翰以辅助浔阳王造像事务繁琐、自身能力不足为由,请辞江南道行军大营长史官职,请求陛下重新选定良才,或是让秦老将军自己推荐用得顺手的人才,避免磨合时间。请辞之言,情真意切,无比认真。朝野侧目。津津乐道。女帝默许。也不和欧阳良翰拉扯什么三辞三让。当然,敢直枣子读书 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