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小佛欲出府一游,管家张坤送来银钱若干,小佛翻开一看,竟然是闻名已久的几把刀币的一堆五铢小钱,不由惊到:“张坤,这些钱币如何使用?”
张坤一听,不由白眼直翻,这人是傻子还是高人,连常见的钱币如何使用竟不知道,不由解释道:“郭公,此乃王公送与先生的茶资,为便携带,分为四等,如先生不明换度,我可为先生解释。”
说着,他先拿起一个圆形的钱币,上面用真书写有“五铢”的字样,说道:“此乃五铢钱,乃值一之币。”
小佛点头明白了,说道:“哦,那就是一元钱了,我明白了。”
张坤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不明白一元钱是什么意思,不过,没再追问,再拿起一枚上面写有篆书“大泉五十”的钱币介绍道:“这是大钱,名曰大泉五十,值刚才的五铢钱五十个,先生可记住了。”
虽然张坤觉得这钱币的使用尽人熟知,可是,在新朝伊使,钱币混乱,恐怕这位来自偏远之地,不识钱币度量,也是可能的,于是再次拿出那个象小刀子一样,上面带一圆形方孔的钱说道:“这乃契刀,上方字为契刀二字,下书五百,乃值五百个五铢钱,五十个大泉五十,如中额买卖时可用。”
小佛接过契刀五百钱币,见制作精美,入手略重,不同于后世所见红斑绿锈之色,不喜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契刀五百啊,果然是制作精美,形制完美。”
张坤又翻了翻白眼,笑道:“此钱乃新朝初始铸,何来已久,先生说笑了。”
此钱铸于王莽居摄初期第一次铸币时,离此时不过数年,不过,小佛却不知晓,只是觉得此钱名气不小,也未辩解,继续听他介绍。
张坤小心地抓起一把跟契刀五百差不多的钱币介绍道:“此乃一刀平五千,上面的一刀二字为黄金镶制,平乃为置换之意,值五铢小钱五千枚,这几枚五千,如换做五铢小钱,可摆满此桌,先生可否明白了。”
小佛笑着点头道“明白了,这些钱币都是给我的吗?太好了,这下发财了。”
张坤再次气结,什么人呢,主人还说是贵客,这点小钱就变得跟个财迷似的,看来是个骗吃骗喝的主。
小佛才不在意,来这儿不就是想弄点古钱玩玩,管他怎么想呢!几下,把桌上的十几把五千和几十个五百还有一堆的五十和五铢收拾起来,放在腰里,说道:“好了,你退下吧,我出府几日,来日再见。”
张坤虽然不明白小佛为什么会说来日再见,不过,既然主人没限制他出府,他也不能阻挡,行礼后退了出去。
小佛握了握腰里的古钱,心裏哪个高兴啊,不由兴奋地走出王府,向街上行去。
街上人来人往,小佛打听着来到一家古董店,这裏面的东西可真不少,名叫“博古斋”。裏面摆了一些古董,陶器以红彩陶器和釉陶器为主,器类以鼎、盒、壶、仓、奁、灶等为主,在一个显要的位置,摆了九个铜鼎,小佛知道,在西周时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这九鼎应是天子所用,不知是不是真货。
走上前去,见到一位年青的小伙计在为这些古董打扫着尘土,不由笑道:“伙计,这九鼎敢问是否真货?”
小伙计见一贵公子上前询问,眼睛一转,似乎在想什么,然后一脸笑意地回道:“公子,这九鼎是一个猎户送来的,说是从山上的一个洞里找到的,放在这儿已经快二十年了,真假我是个伙计,我也不敢说,全凭客官火眼金晴,看个仔细了。”
本来,小佛也觉得这种天子之物不可能出现在这种市井小店里,不过,见伙计说的认真,也就当真不当假地走上前去,摸着一个鼎上的纹路,看着上面的文字,虽然仍然是篆书,但是,此鼎上纹路粗糙,文字无神,当是假货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