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望舒(1 / 2)

不朽 都广建木 4203 字 2023-01-0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庞大的流民队伍,哪怕有辛筝提供的大量基层胥吏与医者帮助,也不是能够一波送至界林,哪怕一波送至界林....那也得考虑到辛国方面的安置能力,只能一批一批的送。

走到距离界林不过百里时,望舒与骊嫘让流民就地安营扎寨给虞一点缓冲时间。

不过人不能闲着,尤其是这个人多达数十万后,若是一味的闲着很容易生出乱子。

骊嫘让流民尝试着耕作,反正如今春暖花开,可以自己种点东西,鬼知道虞需要安置多久,这个营寨可能会存在很久。

一路上抢的粮食虽然很多,但终究会有吃完的一日。

最重要的是,虞肯定快被粮食给逼疯了,骊嫘和望舒花了半天说服流民,将这一路上抢来的粮食只留下足够一个月的口粮,剩下的卖给虞换来钱财,然后所有人按一路上的功劳和人头分了钱财,以后在兖州安置下来肯定需要钱财傍身。

顺便,也可以趁机将这一路上抢劫贵族得来的珍宝也给处理了。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这一路上抢来的珍宝,容易花的都花掉了,剩下的都是太过珍贵,一般人收不起,而流民又无法去跟大贵族交易而砸在了手里的。

如何处置也是个问题,因为太过珍贵,不管让谁拿着都是害命。

那么多粮食卖给辛侯,辛侯肯定愿意帮忙,不管是自己吃还是找人脉,都可以解决问题。

珍宝换来的钱财,同样由所有流民一起分了。

流民们没什么意见,或者说只一个疑问。

粮食都卖掉了,他们吃什么?

他们也不是不想耕作,但一来冀州东部多山,因为不想和当地势力起冲突,流民安置的地方....说地无三分平都是夸这块地。

请问,种什么?

流民们可能没文化,但一块地能不能种植五谷他们的判断能力绝对碾压望舒与骊嫘这俩不至于五谷不分却也从未下过地的。

采集野果野菜虽然可以让留下的一个月口粮吃得更久,但也还是会有吃完的那天。

总不能种果树吧?

山里倒是的确可以种果树,但果树种了以后要很多年才能收获,果农早饿死了。因而人族很少有哪个会种果树,想吃果子都是吃野果,反正漫山遍野都是,如果有种植果树的,一定不是为了吃,而是种在庭院中做观赏树木。

望舒表示。

能种什么?

能种的东西多了去。

作物又不是只有粮食作物一类,何必死磕粮食作物?

至于果树,没有羽族那种寿命就别效仿羽族搞必须等三五年才能有收获的作物了。

望舒的建议是种植葛麻,这两个不强求一定要在平原上种植,尤其是葛,葛天国最早的时候除了山还是山,但葛天国当年的祖先脑子就很灵活,不死磕粮食,而是种植和培育葛藤,几千年下来,培育的葛品种不仅纤维产量高,还不挑地,山地平原都能生长良好,葛天国每年出口的葛布畅销冀、兖两州,是葛天国每年收入的大头。

对此,有人好奇的问:“葛布那么赚钱吗?”

这个问题。

望舒想了想,回答:“一匹两匹当然不赚钱,但葛天国每年出口的葛布数以千万匹计,哪怕一匹布只赚几枚钱,一千万匹便是几千万枚钱。不可能有人买那么多布?怎么可能没有,人都是要穿衣的,葛天国的葛布有细葛和粗葛两种,前者是卖给贵族的,价格有点贵,后者物美价廉,专门卖给氓庶的,哪怕每户氓庶只买一匹,冀州、兖州,甚至整个帝国有多少户氓庶?”

葛天兆在位期间干得最勤快的除了打仗就是修路了,图的是什么?

打仗是为了能够获得能够做为粮仓的土地,不再像以前的国君们一样,虽然能靠种葛藤卖葛布赚到钱,但谁都可以拿粮食来掐葛天国的脖子。

修路是为了让更多的葛布可以运出去,布匹是生活必需品,见过舍不得花钱买奢侈品的,可没见过不穿衣服的。

只要能运出去就一定会有人买,最多就是可能被人抢,但随着葛天侯夫妻俩统治期间揍过的国家没有一百也有八十,穷兵黩武的同时葛天国的商队也没人敢抢了。

搞定了这些前置条件,葛天国生生发展成了冀东群山中最有钱的国族,以及肥羊。

当然,井雉死了,葛天侯还没死呢,这个肥羊是未来式,而非现在进行时,但国无恒强,迟早的事。

甚至,葛天侯的继承人若是不够能耐,要不了几年葛天国等于肥羊就会发展为现在进行时。

甚至于,可能会更惨。

冀东的环境决定了想富起来难如登天,葛天侯与井雉哪怕有祖先攒的底子,也仍旧努力了几十年才有今日成果。

但别的国族没这么幸运,穷是冀东诸国的共同点。

一只肥得蹄子都流油的肥羊周围一溜全是饿狼,肥羊武装到牙齿连猛虎都能撕碎时,饿狼们自然乖巧如狗,当肥羊衰弱....也不用衰弱,井雉死后便有国族迫不及待的对葛天国伸出了试探的爪子。

葛天侯二话不说大军出征砍了那只爪子震住了场,但这只是暂时的。

猛虎已然垂垂老矣,饿狼们只要再熬几年便能熬到剩下的猛虎去陪母虎。

最重要的是,辛筝也在虎视眈眈的饿狼之列。

葛天国太有钱了,辛筝若不动心就不是她了。

辛筝的路线中有葛天国也足以说明一件事,她觉得葛天侯的三个孩子之间、各个阶层之间有让她搞事的条件。

流民们并不清楚葛天国如今悬崖走钢丝的处境,但这一路走过来,葛天国的富庶的确为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路上流民们一直都在学习,最基本的识数能力还是有的,顺着望舒的话下意识的算了算....葛天国每年的收入是他们做梦都无法想象的丰厚。

稍加想象都觉得窒息。

“我们要种葛吗?”一名流民问。

望舒点头。“对,但不全种,葛天国的葛藤是葛天氏培育了几千年的良种,我们没有那样的良种,只能采集野葛野麻来种植,织布的产量比不上葛天国,而且葛天国也不会允许有人跟他们抢生意。买布的人是有数的,买了我们的布就不会买葛天国的布了,葛天国不会答应的。”

“那我们种葛是为了自用?”

流民也要穿衣服,能省一点是一点。

“一部分自用,另一部分卖给辛国。”望舒解释道。“辛国的情况这一路上胥吏们和大家说过很多了,大部分土地都是草原,畜牧业很发达,但葛麻这类作物根本无法在辛原生存,都是靠从别的地方买,每年在这方面要花很多钱。你们以后都是辛国的子民,若是能够自产葛麻,国府可以少花很多钱,会给你们支持。”

流民们听懂了。

望舒道:“不过我们人太多了,全跑去种葛麻的话,辛国现有的人口用不了那么多,卖给别的国族容易和葛天国起冲突。所以我们还要种植草药,一来很多草药的生长期短,可以很快就收获换钱和粮食;二来辛国对草药的缺口很大,我问过从事虞,她说不管种植多少,辛侯都要了。”

望舒非常体贴。

流民们种地是一把手,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没有最精通只有更精通,但种植草药....呵呵。

粮农和药农虽然都是农,但两者完全可以当做两个行业了。

不过没关系,望舒有书。

巫彭殿最重要也最基础的著作:《羲和书》

《羲和书》顾名思义,一个羲和氏的人写的书。

这是人族著书的起名传统。

著了书,往往以氏做为书名,若是一个氏族有多个人都著了书,便第一个著书者以氏为书名,后面的自书里择两个字当名字,反正不能用人名。直到最近几百年才有所改变,开始有人用自己的名字做为自己著作的名字。

用青婧的话来说便是,古时候人族的处境太糟糕,容错率低,必须牢牢的抱团才能够生存,在那样的集体环境中,不需要个体意志的存在,集体利益是第一位。

现在人族崛起了,容错率也高了,那些出身好,不需要发愁吃喝的人开始追求自我,比起后人通过自己的著作记住自己的氏族,更愿意后人记住的是自己。

以氏为书名,所有人以及后人记住的只是氏族。

事实也的确如此,大部分古时候的典籍,除了少数特别有名的,比如那些死后入人族祖庙的,祖庙会专门记载其一生事迹与著作,让后人知道这个凭什么入祖庙享人族万世香火祭祀。

大部分,后人知道作者的氏,但作者叫什么,大概只有天知道。但一个氏族少则数百,多则上千甚至上万的人口,那么多人,只知道氏而不知名,如何分辨出作者是哪位?

《羲和书》便是如此。

不过,虽无人能从羲和氏众多成员中分辨出作者是哪位,但这部书的神书地位是当之无愧的,虽然也有很多贵族认为此乃小人之书。

它不讲经世治国调和阴阳的大道理,它写的是如何寻找搜集和种植草药,什么样的草药适合什么样的土壤环境,种植的时候需要讲究些,一共记载了一百一十五种草药的种植,细致浅显到只要识字,甚至不识字也无妨,找个识字的人念给别人听,只要记住了,就能种植好草药。

为了便于记忆,著书者很有心的以歌谣的体裁来写的,细致浅显还好记,真手把手教你怎么种植草药,和辛筝颁布的农律风格很像,都是奔着不需要农人不需要费脑子去理解,记下来能照着做就行的方向跑,也不知辛筝写农律时有没有参考《羲和书》。

历史上《羲和书》的出现造就了药农这一行业,推动了巫彭殿的发展,可以说巫彭殿在宁州的无上地位便是这卷神书打下的根基。

人族的崛起,它也功不可没。

黄帝时横扫六合,军队的伤亡率居高不下,因为草药种植使得黄帝可以轻松获得大量的药,保住了许多老兵的命,能够继续征战下去,越战越勇而非随着老兵的不断战死越战越差。

不过,这卷书最近的千年里就一直在蒙尘。

小人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