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我可以试试这个刃口吗?”希布斯再也装不出矜持的模样了,他迫不及待地对秦海问道。
秦海笑道:“请便,不过你要小……”
没等他把“心”字说出来,就见希布斯的手指头上绽出一抹红色,这个不信邪的家伙居然真的用手去试了一下耙片的刃口,结果干净利索地被划开了一道口子。
“这不可能!”希布斯失态地大喊起来,“你们是怎么解决陶瓷开刃的问题的!”
谁都知道陶瓷是一种高耐磨的材料,托尔夫森公司也有一个团队在努力想解决陶瓷基础件开刃的问题。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要研究如何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把陶瓷器具做得更薄。
陶瓷是用瓷土烧制出来的,瓷土本身没有太强的粘性,如果做得太薄,就很容易破损。为了提高瓷土的粘性,陶瓷学家们尝试着在瓷土中混入胶质物,把瓷土变成粘性较大的胶泥,然后再用挤压或者锻压的方法制作成较薄的器具。
器具成型之后,就要进行烧结,这是陶瓷生产不可或缺的一道工序。在烧结过程中,瓷土中的胶质物会因高温而蒸发,只留下瓷土经窑变而成为陶瓷。问题就出在胶质物蒸发的环节上,这些胶质物蒸发之后,会在瓷土中留下无数细微的孔洞,这会降低陶瓷制品的强度,甚至有可能会留下异物渗透的隐患。
在无法解决上述技术难题的情况下,托尔夫森的工程师们始终不能制造出足够薄的陶瓷耙片,更不用说对陶瓷耙片进行开刃处理。然而,秦海拿出来的陶瓷耙片却是实实在在开了刃口的,而且希布斯用血的代价证明了几点:第一,刀刃足够薄;第二,刀口的表面十分光滑;第三,材料足够致密,希布斯手上流的血没有一丝渗透到陶瓷之中去。从后面两条可以看出,中国人已经解决了凝胶蒸发后的细微孔洞问题。
这个圆盘耙片,正是秦海指导曲武兄弟陶瓷厂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它的瓷土使用的是纳米级的氧化锆粉末,加入一种特殊的凝胶进行压坯处理。用这种凝胶,再配合特殊的烧结工艺,能够保证凝胶蒸发时坯体会发生收缩,从而消除凝胶的孔洞,获得致密和高强度的陶瓷制品。
秦海花了这样大的精力开发这项新工艺,当然不是为了生产圆盘耙片。事实上,用纳米级的氧化锆材料制造圆盘耙片,实在是太过奢侈了。秦海瞄准的目标,是一种后世非常流行的居家用品——陶瓷刀。
氧化锆陶瓷刀的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在居家环境中使用几乎可以达到永不磨损的程度,不必像金属刀具一样需要经常磨刃。此外,陶瓷刀美观大气、容易清洗、永不腐蚀,切割食物时不会产生寻常金属刀具那样的腥气,在21世纪初迅速风靡了全球。
上一次,刘硕、黄燕玲到秦海家里提出希望进军民用陶瓷市场,秦海灵机一动,想到了陶瓷刀这样一种神器,随即指导着他们造出实际的样品。为了能够借用农机展会这样一个平台,他专门让刘硕造了几把陶瓷圆盘耙片,虽说是大材小用,但能够用来做一番广告,也是物有所值了。
这中间的各种弯弯绕绕,秦海自然是不会向希布斯过多解释的,看到希布斯手上流血,他幸灾乐祸地说了声“sorry”,然后便把刀片递给了工作人员,让对方将其纳入测试的范围。
“这怎么可能?”希布斯脑子晕晕乎乎的,他简直有些怀疑自己看到的东西,但手上的血口子又在提醒他,这一切都是真的。
“秦先生,你说的没有测试到耐用上限的产品,就是这块陶瓷耙片吗?”希布斯问道。
秦海点点头道:“是的,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有能够完成对它的耐用极限的测试,不过,在我们的测试中,同样的一块耙片经受住了500公顷以上的耐用实验,刀体没有出现显著的磨损。”
“这是自然的……”希布斯喃喃地说道,陶瓷材料的耐磨性能岂是金属能比的,钢材如果只能耐磨100公顷的话,陶瓷达到500公顷并不奇怪。
“你能不能告诉我,这块耙片用的是什么陶瓷?”希布斯又问道。
“是二氧化锆,此外还有一些微量。”秦海爽快地回答道。
秦海是打算做陶瓷刀的买卖的,因此刀具的主材肯定不能隐瞒,更何况,这种事情也瞒不住,别人随便买把刀去进行一个测试就可以分析出来了。陶瓷刀的真正技术秘密在于秦海使用的凝胶以及烧结工艺,这是无数的人用了20年时间才解决的问题,秦海只是借助于穿越这样一个作弊器,才跨过了这道技术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