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2章 科举取士(下)(2 / 2)

藏国 高月 1096 字 3个月前

韦皋叹息一声,“今天没考好,才想喝醉忘掉它。”

“大哥,这是新意吗?”

“谁想喝醉?”

书法非常重要,看似只有十分,但那十分是锦上添花,前提是书法都不错。

科举结束后,第一件事就是归卷,把每个考生三天的卷子合订在一起,这件事由每目的监考官负责。

可如果书法不合格,审卷官们就会认为你没有好好读书,哪怕你答得再好也没有机会展现,还没有看内容的时候,书法不合格就把你淘汰了。

“不错!”韦应物赞许道:“中转仓是好办法,还有呢?”

韦皋挠挠头,“水运一个弱点就是速度慢,耗费时日,我想到的对策是大量建设中转仓。”

如果有题目没有回答,空在那里,那么这份卷子也同样被淘汰,因为没有回答题目,哪怕只有一题,伱肯定也进不了前五百名,看你的卷子也是浪费时间,直接淘汰,这一关会淘汰三成的士子。

苏惠想了想又道:“在陆地运输上,我建议北方用骆驼,南方用大象,码头上,我也建议使用大象。”

三人又各自在自己床边坐下,韦应物也拖张椅子坐下,由于李邺的带动,长安椅子已经很普遍了,除了一些极为保守的名门世家,普通人家以及公共场合,基本上都用椅子了。

外面走进一人,正是韦应物。

韦皋和苏惠面面相觑,韦皋试探着问道:“大哥的意思是,矮子里面拔高子?”

三人连连点头,“多谢韦大哥提醒,我们记住了!”

审卷官会大致浏览一下卷子,看有没有答全。

喝醉一场正中两人的下怀,两人起身道:“走!喝个酩酊大罪去。”

“绝对是新意,这两个新意足够了。”

韦应物又问苏惠道:“苏老弟的答题有什么新意?”

归卷后,把每目的试卷装在一个大箱子送去评卷院,由三十名考官进行评卷。

“大哥,疏浚河道算不算新意。”

苏惠也道:“我也没考好!”

第三关才叫初审,把所有书法合格,答题完整的卷子归集在一起,大家分工合作,有的专门看贴经,有的专门看文学,有的专门看对策。

苏惠有些不好意思道:“我家在姚州有一座甘蔗园,里面就有二十头大象负责搬运,我小时候就看见一头大象拖着满载几千斤的大车运输,而且它的鼻子能卷起超过一千斤的重物,这在码头上搬货上船,我觉得非常有用,而且大象不挑食,在南方很容易养活。”

当然,每一张试卷至少要两个审卷官看,各自打分,打分差不多,以分高者算分,但如果打分差异太大,则需要第三人来评审,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文学和对策上,贴经是标准答案,除非是有错误没有发现。

审卷在一天天进行,淘汰的考生也越来越多,这天下午,主考官岑参放下笔,一百五十名录取名单出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