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4章 大钟问世(1 / 2)

藏国 高月 1044 字 3个月前

第1134章 大钟问世

一百二十名明经科和三十名进士科士子列队在勤政务本楼前等候。

这时,几名官员走来,为首官员打开名单,高声宣布,“经齐王殿下和内阁大臣们面试,现宣布,进士科前十名名次如下:

第一名状元京兆府万年县韦皋”

人群中顿时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韦皋高兴地低下头。

官员继续念道:“第二名榜眼郑州荥阳县郑绪敏;第三名探花苏州吴县陆少涵;第四名湖州吴兴县沈端”

官员每念一个名字,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时,官员笑道:“接下来是参拜圣人,骑马夸街!”

新科进士和明经士们在骑马戴花夸街,接受满城百姓们的祝贺,享尽无限荣耀,

后面有人喊他们,一回头,原来是苗春和李志祥,在汉长安城一起喝酒。

但这座计时钟并不是唯一的一座,在齐王宫官署内也有一座同样的小钟,它比大钟要小一点,矮一点,主要是方便官员们计时。

郭钧连忙问道:“我没注意你们二人名字,上榜了吗?”

当然,这钟大钟还会越来越多,矗立在大唐各地。

李邺和一群官员站在官署的大钟前参观,李邺笑着问姚春山道:“误差有多大,试验过吗?”

李泌问道:“有没有那种不用人敲的大钟,到准点就自己响?”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李邺问姚春山道:“有没有考虑过晚上怎么看钟?”

苏惠笑道:“走吧!我们去喝一杯,坐下来慢慢说。”

这座报时钟引发的热潮立刻取代了科举,长安所有百姓都在议论。

夜光石其实就是萤石,夜晚能自己发光,最初是极为稀罕之物,但自从大食商人运来不少夜光石后,它的稀缺性就大大降低,很多达官贵人用它来装饰墓室。

一连好几天,长安城的百姓都在谈论计时大钟,但这个计时大钟对人们的生活改变不是一下子就会起作用,它会潜移默化改变人们的生活。

姚春山想了想道:“做是可以做,但自己响的钟声音不够响亮,要向全城报时,还是需要人敲大铜钟。”

苏惠看到了自己的名字,第三十一名,他呆了半晌,距离进士只差一步,让他有点欲哭无泪的感觉。

“回禀殿下,我们和沙漏对比了三天,基本上一致。”

李邺欣然笑道:“这个方案不错,可以试一试!”

但夜光石不是夜明珠,夜明珠是产自大海深处的明珠,那是极为稀少的宝物,只有皇室才能拥有。

不断有人捏着拳头兴奋地奔出来,科班出身虽然是一种安慰奖,但它又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它不仅可以出任文吏,而且才能的优秀文吏,还可以从文吏升为县官。

此时在齐王宫大门处也同样人潮涌动,数万名士子在看大榜,前五百名‘科班出身’名单,还有五百名算科中榜名单。

就在这时,长安忽然出了一件新鲜事,齐王的西南角的城头上建了一座高塔,不是眺望塔,而是一座新式计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