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 / 2)

灿若千阳 奈奈 1476 字 2个月前

到了比赛现场,尹千阳重重地深吸了一口气。

因为是初赛,所以前来比赛的队伍,以及围观的同学都非常多。很多还都是外系的,以往的仿真比赛除了法学专业的同学会来围观,其他系的基本不感兴趣。

今年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尹千阳的脑子里冒出一个疑问。

还没等她想明白,法官就宣布比赛正式开始。

“作为父母,他们有责任照顾自己的子女,这一点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已经有了非常详细的法律条款予以支撑,可是现今社会,有太多不负责任的父母,因疏忽导致儿童重伤、死亡的案例。可是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来惩罚这些不知道父母责任为何物的人,使他们逃离了法律的制裁。在这裏,我们正方所支持的观点是,父亲因疏忽导致一男一女幼童死亡事件,伤害罪成立,并希望审判长能够予以严厉的惩罚。”锺一白作为代表首先发言,他的发言得到了在场同学的掌声肯定,也为其他队友鼓舞了士气。

而反方则是在专业成绩上也非常突出的二班班长王语桐。对比锺一白的重情重理的讲述,王语桐则是用情理出发:“审判长,各位在场的同学们,我想要问大家一个问题,在这起案件里,这位父亲有没有虐待这两个幼童?答案是没有,据我们了解,这位父亲在平时非常疼爱自己的子女,经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陪同子女,这样的行为,在现在这个社会已经实属难得。这一起案件,我方认为是一起悲剧,而不是刑事案件。因为这起案件,受到重创的反而是我们的当事人。大家想想,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子女的死亡,有谁比亲生父母更加难过?”

两人的开场都奠定了本组的基本方向,也得到了同学们不同程度的支持。

接下来正方陈君山作为二辩开始展开攻击:“这起案件中,我们首先要知道,作为父亲就拥有照顾子女保护子女的责任,因为疏忽导致子女死亡,这一点就应该将其定罪,社会的舆论,还有公众的谴责,都应该得到正义的审判。”

反方二辩等陈君山说完,立马抓着其中一个点开始反击:“正方二辩,我想要提出一个问题,什么叫社会舆论,公众的谴责该得到正义的审判?是不是意味着,在正方的心目中,虽然这个事件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款予以制裁,那么就要因为民众的声音而凭空造出一条?”

“我方观点是虽然没有确切的法律条款来惩罚这种行为,但因为性质恶劣,必须要给出惩罚。”

“所以正方的意思是,只要是民众觉得是所谓‘恶’的事情,基于道德,法律就应该给出惩罚!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大一开始学法学的时候,老师就教导我们,不能以偏概全看待事件,道德跟法律要互相区别,不能混为一谈,而现在我们的正方,则希望用道德代替法律!”

陈君山的论点被打到连连败退,他哑口无言地一边擦去额头的细汗一边有些尴尬地沉默。

反方三辩这时也开始乘胜追击,利用这个观点开始将主旨放在道德谴责是否能够替代法律这样一个问题之上,这让正方的观点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王一凡虽然守住了基本观点,却还是没能够反败为胜。

一场激烈的辩论下来,反方显然占据了明显的优势。

锺一白见形势严峻,用尹千阳提出的刑法作为论点重新总结,成功将跑歪了的论点又重新给拉了回来。

而反方因为上半场的形势大好,从而士气大增,王语桐的总结也重新提出了正方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摇摆的错误性。

接下来的自由辩论中,反方一把抓住先机,痛抓陈君山以及王一凡陈述过程中的瑕疵,并将其放大,导致正方论点的不确定。

就在正方队伍一片惨淡的时候,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锺一白的身上,希望他能够起到起死回生的效果。

可这时的锺一白眉头紧皱脸色惨白,手捂着肚子,额头还冒出细细密密的汗珠。

“一白,你这是怎么了?”有些紧张的王一凡轻声问道。

“我肚子好痛,想上厕所。”锺一白艰难地挤出这几个字以后,看着几人,“你们要顶住。”

听见这话,几人面面相觑,谁都不愿意在形势如此艰难的时候站出来,成功了固然是好,但要是不成功,就会落下拖累队伍的责任。

陈君山甚至将眼神投向一旁候补的李思漾身上,李思漾见状立马将眼神瞄向别处,显然是不愿意接手这个烂摊子。

锺一白为了不影响士气,用手捂着肚子努力坚持着。

而吃了败仗的陈君山和王一凡都找不到突破口进行反击。

正方陷入了无法辩论的僵局。

反方见到这样的局面,阴霾的脸色终于拨云见日,渐渐明朗,这时在一旁一直等待着总结陈词的尹千阳站了起来。

“首先重申我方观点,我方认为,父亲因为疏忽导致儿女双亡事件,是一起悲剧,也是一件性质恶劣的刑事案件。《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的过失致人死亡罪说,主观上出于过失,客观上实施了致人死亡的行为,即行为人应该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致人死亡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到这种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致使受害人死亡的结果发生。在这起事件中,父亲完全符合《刑法》中第二百三十三条所规定的需要负上法律责任的所有条件。因此,我方认为,这起事件拥有法律条款支持,并完全符合构成犯罪的客观条件,所以请审判长给予两个已经离去的小孩公正的审判。法律与道德一样,都是上层建筑,属于社会调控手段,我们对这起事件给予同情,却依然需要得到警醒,而做出公正的审判,就是对于离世的人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