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感言(1 / 2)

曹冲 庄不周 1367 字 3天前

完本了,有些话不吐不快。

辽东宋小白说,每个男人心裏都有一个三国梦。

我也有个三国梦。

辽东宋小白又说,一千个男人,有一千个三国梦。

我的三国梦可能也和很多人的三国梦不太一样。

我小时候是听着评书看演义长大的,刘秀传,水浒传,随唐演义,岳飞传,三国演义,到现在还记得当时中午不睡觉等着听书的场景。我还记得,在评书之前,每天会播一段扬剧王宝钏里的一段唱腔:鸿雁传书,第一句就是“只见鸿雁腾了空”,我到现在还能哼得出来。

那时候大概十岁左右。

印象最深的,不是三国演义,是刘秀传,记得最清晰的人物,是裏面的郝摇旗(最近才知道这人原型叫铫期),这个猎户挺着一杆虎头凿金枪居然一个人连夺七城,叹为观止。

神往的同时,还有个疑问,既然一个人厉害就行,那还要兵干什么呢?难道他们就是助威的?

这个疑问,跟了我十几年,但一直没有去找答案。一来是那个时候兴趣不在历史,而在文学和艺术,还迷过一段时间的神秘文化。把兴趣转到历史上来,当然和发现文艺的美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大得离谱有关,但除此以外还因为两件事。一是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一是网文小说。

网文小说,最先看的是赤虎大大的《商业三国》,勾起了我的三国梦。不过说实在的,虽然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认识三国这段历史,拂去了五虎上将之类的尘埃,却最终被我抛弃了。

因为我看到了《大汉帝国风云录》。

到现在为止,我还是认为,这是三国类网文中最好的。

码字的最原始冲动,也是因为这本书。

因为我觉得,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历史,有必要从演义中抬起头来,重新认识历史。

原来五虎上将并不是三国的全部。

不得不说,我们了解的历史,绝大多数不是来自于正史。当然正史也是被人修饰过的,可是,正史中保存的历史真相,毕竟要比演义、戏剧要多得多。

我写《曹冲》,就是基于一个想法,这裏的人都应该是三国时代的人,而不是仅仅只有一个名字。我是这么做的,有没有达到目标,却不敢保证,我能保证的是,我在描绘绝大部分的人的时候,是尽量还原他的本来面目。至少主要人物是如此,其中个别龙套除外,比如李维,他是个来头很大的龙套,那厮就要做个痞子,我也没办法。

刚开始写的时候,我想的就是一个问题,如果曹冲没有死,三国的历史会怎么发展?明眼的读者可能为看出来,这本书作为一篇网文来说准备得很不充分,我甚至在前两卷都没有想到网文是需要女主的,所以蔡玑一出场,随后大双小双就出场了。

很失败。

我当初的打算,确实是想就写曹冲复活,一点不带穿越者的成份。可是后来有人劝,说这样会死得很难看的,而且我自己也没有把握写出一个很有政治天份的神童,最后只能折衷,写一个假神童,也为了能被更多的人接受。

现在看来,这个决定是英明的。

因为我虽然自诩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可是要想写出那么多的智者在当时那个环境下的反映,还是很吃力,荀彧、荀攸、贾诩,这三个曹操手下最有智谋的牛人,我只是写了一个荀彧,荀攸基本没有什么笔墨,贾诩也只是用暗线的方式交待了一下。至于其他的谋士,郭嘉早死了,程昱也没有多说什么,大部分来说,三国的英雄写得多一点,谋士写得很苍白,即使是英雄,我自己满意的也只有那么几个,五子良将中的于禁,基本就没有出场。

很吃力,这是唯一的感觉,猛大劝我说,你可以再写一百万字,我也想过,最后的新政还有内容可写,可是我真的觉得累,再者也觉得那个不是三国了,还不如完本的好。

我最后花一卷的篇幅,写新政前的夺嫡,写新政产生的冲击,却没有写新政的具体实施。可能有很多人觉得本末倒置,其实这是因为我觉得新政这个东西,是纯粹YY的东西,与三国无关。

但是在这裏,我却想说一点关于新政的内容。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领先了世界两千年,最后却被人家赶上,而且被一些刚从蛮荒里爬出来不过几百年的人给欺负了。想来想去,似乎只能说以儒家思想为工具的皇权实在太强悍,强悍到推翻了一个,又很自觉的再捧起一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