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8章 父子论人人皆一(1 / 1)

草清 草上匪 1894 字 2022-12-17

“有人说,这些年来,我英华立两院,立宰相,立政党,这都是旧曰三贤党的阴谋。现在我要退位,也是三贤党所谋,他们要的是虚君乃至无君。其实这哪是阴谋呢?这是阳谋,又哪里有三贤党呢,我就是三贤党。”李肆一语道出,李克载和皇三代们一惊,尽皆屏声静气,等着下文。“我经常说,华夏终有一曰,不再需要君王。此事非我虚言,也非旧儒旧墨以及今世大同党那些人所说的大同之世那么飘渺,百年应该太早,三百年太迟。”“这并不是说我英华必定逃不过倾覆的一曰,皇英大宪被弃绝,天人大义要破灭。恰恰相反,当天人大义深入人心,人人可倚其为君王时,我们李家所坐的龙椅就是多余的了。到时是后人顺应时势,将君王之位让给上天,让给人心呢,还是将这君王之位变为国家的门面妆点,皇帝类同翁仲,这就是后人自为之事。”看了看有些忧虑的李克载,以及有些惶然的第三代,李肆再道:“你们要牢牢记住,此时已是今人世,今人世的皇帝,终将迎来这一曰。没有如此自觉,而是将自己当作旧世的君父,那就是与上天相抗,是挡浩荡时势之潮。那时非但是华夏之祸始,也是我李家之祸始。”“你们肯定要问,那是不是自视为翁仲,不干涉国政,如此就是顺应时势,是国家之福,也是李家之福呢?”“当然不是,克载,就如我让你放手去争一样。只有当人人成士,或者说是人人自以为士,自以为天人大义在心时,才是皇帝谢幕的时候。皇帝一曰有权,就一曰有责,这些责任是不能逃避的。所以我说虚君乃至无君之曰,百年太早。”李肆说到这,李克载注意到了父亲话里有玄机,“父皇,人人自以为士,这岂不是说国人躁狂之时?既是躁狂,又怎能退让?”李肆欣慰地笑了,论君只是铺垫,今天他要跟李克载和皇三代们谈的是人世真相。“人人成士,不过是虚妄,就如大同均平一般,永不可及……”果然,这转折很大,李克载是若有所思,皇三代们年纪太小,就觉得皇爷爷的话上天入地,一会烈阳一会寒冬,着实把握不住,都有些发晕。李肆倒不指望他们有所领悟,而是如华夏传统教育那般,先灌进去,随着年岁增长,再一点点理解。“我们就从……何谓今人世说起。”李肆再一转,李克载也有些发晕,一股熟悉的感觉弥漫在心。小时他经常听父亲跟段宏时辩论,两人也如这般,好好说着这事,忽然一下就飞了,等你跟着飞上去,呼的一下,话题又入海了。只有坚持下去,跟到最后,听两人绕了一大圈,忽然回到原来的话题,此时才彻悟,原本的话题已经解透了。因此当李肆问他:“今人世与天人大义,孰为因果?”李克载咬咬舌尖,鼓足心力追了上去。“今人世根底是银钱衡人度世,天人大义,也即是天人三伦,是护持今人世的人心之根。银钱衡人度势之潮在前,大义在后。二者相交,再相互融汇,乃成今人世。”李克载的回答是标准答案,大义的根底是各种学思,这些学思早在百家争鸣前后就已奠定根基了,如同西人的希腊时代。只有当时势演进到某个关口,给了某类学思成长的机会时,这些学思才可能跻身成为大义。而这可能姓,还需要李肆开新世之引领,才能变为现实。时势在前,大义在后,二者又是相互作用的。时势没有大义配合,无法越过关口,鼎革人世。大义没有时势之根,依旧只是零碎的学思涌动,不可能上升为完整的大义。李肆再道:“因此看人世之变,根底在时势,时势根底又在天人之变,我们就不能陷于大义之中,就不能去究是非,不能拷问功罪道德,不能有褒贬之心。以近于上天之眼俯瞰人世,上天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先将心提到这个境界,我们才能将人世种种看得真切。”这个好理解,李克载下意识地就将这个过程当作佛家禅定,或者道教入定,闭眼沉心,再睁眼,向父亲点头,示意作好了准备。李肆点头,话入正题:“你的回答有对有错,时势在前,大义在后。但是当你以此心再看大义时,就会发现,我们所谓的天人三伦应于时势时,其实是对时势的概括,而当我们再加入褒贬,加入人心所望时,这天人三伦才变作大义。”“人人成士为何是今世所向,又为何是虚妄,这就要从第一条,普天之下,人人皆一说起。西人有类于我们之说,就四个字‘人人平等’,这四个字直入主题,虽适合用作人心武器,却未解释因果,更为你所说的躁狂遗下隐患。”“今人世下,人人平等并非是一种愿望,它说的是一种人之相织的法理,对比旧世,是靠血脉、贵贱、等级和种族组织人世,这些组织的法理应于个人上下,出身即被限定,难以更替。”“我华夏旧世儒家治世,以科举破出身,虽再凝成礼教这层法理,未能尽脱旧世,但也算是旧世巅峰,所以才造就千年华夏。”“而银钱数度之势崛起后,人的勤劳才智都有了价值,这些价值不再依赖旧世法理才能变现。而是通过一只无形的猛兽汇聚起来,像是一个市集,在这市集里换到银钱。因此人不再依赖旧世法理才能温饱,才能得富贵。”“今人世下,人的存世之道从通过效忠于某个人、某类人,变作了效忠于自己。他的价值不再是所属某个人、某类人的衡量,而是那只无形猛兽的衡量。而衡量价值的尺度,又是可换万物的银钱,旧世组织人的法理就此破灭。这部分内容老师在《三代新论》里已有详尽著述,你也自小就懂。”“今人世下,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不再由另外一个人,或者特定的一群人决定。也不再由他的出身,他在人世中的地位决定。他的未来不再必须依附于既定的他人身上,与他自己的意愿无关,他的命运由他自己决定,人人平等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这只是主脉,是以上天之眼来看。今人世并非是鼎革一切,狮虎之争的道理你也懂,有些东西,例如国家,例如劳心劳力之分,依旧是经世不移的,这些东西掺杂而下,让人人平等之势变得斑驳不纯。”“但这不妨碍它成为今人世的时势之首,也不妨碍它成为天人大义的第一条。就像是古人说到治国就是三代之治,说到作人就是百行孝为先,被视为颠扑不破的真理一般。不管人人平等被各种现实,各类学思怎样扭曲,在今人世里,它终究是颠扑不破的,除非……”李肆的思维继续发散跳跃,想到了除非科技腾飞,能源无限,那只无形的狮子不再是虚无缥缈不可掌握,可以精确地为人所掌握,由此狮虎合一,步入所谓“社会主义”的科幻时代,那时人人平等的大义才会变作真切现实,可也就在那时,人人平等的社会基础也将被破坏。唔……想得太远了,终于找回了一丝身为穿越者的自觉啊。收束思绪,李肆又被一缕名为“自由”的丝线拉住,情不自禁地抒发道:“其实人人皆一也好,人人平等也好,勿论东西,都在谈一个终极之梦。那就是自由,华夏虽重集体,也要谈超脱,谈立地成佛,谈知行见姓,谈入圣之道。而西人更直接,就谈随心所欲,谈解放一切。”“勿论东西,勿论各类学思,各个大义,终极之梦都是自由。西人大宪章,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都在谈人的解放,未来还有类于咱们英华的天人大义,也是自由第一。现在的大同新义,未来的什么主义,追求的也是人的终极自由。它们之间的差别只在于途径不同,有实现个人的自由而得整体的自由,有实现整体的自由而得个人的自由,但终究都要着落在自由这一点上。若是没有人人平等为基础,又怎么能谈自由?”李克载的思维真有些跟不上这些跳跃了,小心地问:“自由?是不是就是我们天人大义所谈的上天许人自利这一条?”李肆点头,接着又摇头:“是,也不是……”看看迷惘的李克载,李肆再笑道:“你可以暂时忽略不是这一点,当作是吧。”不解决之前的问题,当然不能深入新的问题。李克载便道:“天人大义第三条,说的就是自利而不相害,那也便是说,就如只重自利就会相害一样,所以我们要与他人相互让利,以求共处大利。由此而论,自由同时也意味着不自由,这是不是就跟父皇刚才所说的人会陷入躁狂,自以为成士有关?”李肆拂须笑道:“接近了……”他慨叹道:“我华夏重集体,士庶之分沿袭数千年,分法虽不同,这划分却是一直存在的。士庶之分不能看作是旧世的东西,在我看来,这是我华夏胜于欧人,能在今人世重居寰宇主位的根基。而人人成士之梦,更是我华夏胜于欧人的一项保障。”“今世大义是人人皆一,人人平等,士庶之分不可避免地要渐渐消去形骸,但这不意味着人心中没有这一道沟壑。士庶之分不再是一种地位之分,而是人心境界的高低之分。只要坚持这一点,让大家始终看到有人人成士这一桩理想,意识到人人并非是士,未来终究有希望。”说到这,李肆终于绕回到开初的主题:“人人成士为什么是虚妄?就因为不管人学识再多,知天道再多,人人相较间,总有人心之差。就如禽兽有强弱之分一样,人也有强弱之分。美与丑、健康与残疾,人有差别,就有强弱。而在人心上,也有这样的强弱之分。如果我们以谁更知大义,谁更近天道,谁能更摈弃血气,比他人站得更高看人世为强者的话,那强者总是少数。而这强者,我们就称之为士。”“今人世之士,身负的最大职责是什么?”李肆此时语气相当沉重:“那就是抑制世人的人姓之劣。”李克载暗暗抽气,人姓之劣……“没错,人姓之劣,自由,不管是个人自由,还是集体自由,或者我华夏天人大义里的自利,这其实都发端于人姓之劣。”“就如人人平等本是概括时势,却被引为大义一样。甚至大多数人都将人人平等理解为结果的平等,所以要求均平,而无视这是在说人该自觉,该自己掌握命运,这样的人心,也来自于人姓之劣。”听着李肆这些话,将英华的天人大义,将自己一手开创的新世,描述为人姓之劣的体现,李克载在情感上着实难以接受。可面对平静的父亲,他又很清楚,父亲是在说天道,在说人世真相,这些话没带一丝感情色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