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袁云与曹节的亲事算是定下了,只是还需要下聘等一系列的后续步骤,所以曹节虽然不舍,还是随着卞氏返回了邺城。
在一切内宅的事情妥当后,袁云终于可以安心的开始筹备关于战事的一切了。
首先要做的自然是关于胡人的定居安排,在这一点上因为有了曹昂的支持,所以一切做起来都显得很顺利。
如今洛阳的西城墙随着一声巨大的爆破声,变成了一片残骸,而大批的熟练建筑工也开始了新的忙碌。
胡人的几位长老在看见了属于他们的区域规划后,各个都是老泪众横,因为这片区域一旦落成,也代表他们终于可以落地生根了。
为此,这些各个部族的胡人都将袁云当做了恩人,对于这位恩人的各种提议,也毫无反对的意见。
由此一支万人规模的骑兵队终于成立了,即便是这支骑兵队本身,也对袁云感恩戴德,毕竟洛阳的后勤补给充足的有些让人兴奋。
这些胡人从未想过,当兵竟然有如此优厚的待遇,成套的铠甲,还有从未见识过的高端武器,让这些胡人觉得洛阳并未区别对待,是确确实实的将他们当了自己人对待,否则谁会给出这么好的后勤补给?
甚至连每日的伙食也是他们从未能想象的,每当看见饭后的水果与甜点,很多胡人士兵甚至不敢伸手去拿,在他们的固有印象里,这种食物只有贵族的军官才可以享用,普通士卒是万万不可染指的。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这些都成为惯例后,这些胡人士兵才真的感觉到,一切并不是虚幻。
为此,所有胡人士兵就更加亢奋了,觉得洛阳对他们确实非常够意思,所以报答这份恩情的感觉也日益加深,归属感也就这么建立了起来。
在袁云而言,当他第一次看见这支骑兵队的强大战力后,就觉得心中有些愧疚,因为武器装备都是别的火药军淘汰下来的,而粮食也是再不吃就会超过库存期的。
不过当他发现,这些胡人似乎要求极其简陋,甚至为了这批几乎被火药军淘汰的装备,而欢欣鼓舞时,他的那份内疚立刻变得荡然无存,所谓满足就是提供比他现有要好的更何况还是好的多得多的东西。
赵云在两个月后,终于跟庞统一起返回了洛阳,代替他们的是刚从西凉返回的张颌。
而作为这支胡人组成的万人骑兵团,赵云显得非常满意,毕竟之前由汉人组成的骑兵,基本都无法做到犹如赵云一般的厉害,而现在这些胡人,却可以做到与他赵云在马术上别无二致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远远超过了赵云,比如在强行军时,在马背上睡觉,即便事比别人每日多走了百多里,这些骑士依然精力充沛。
骑兵队落实后,袁云的目光就转去了城外得白马寺,如今扬州方向已经传回了情报,孙策架不住母亲的要求,开始大兴土木,建立起了一座又一座的寺庙,南方的氏族也在这种氛围的带领下,开始将钱财投入到了所谓佛教功德上,哪怕是最小的氏族,也会考虑在自己的土地上建造这么一个寺庙,好获得所谓的心理安慰。
南方普遍信奉佛教的人,也开始多了起来,毕竟佛教来世的说法还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
袁云对于佛教的了解,实在是多了很多的见解,所以在他的主意下,铸造所谓的金佛铜像,也成了一种南方诸多世家大族的爱好,这种又能安慰心灵,又能当做宝物财货囤积的东西,简直就是最理想的家族财宝,由此很快的时间内,扬州周边便开始出现了铜钱短缺的现象。
对于这样的发展,袁云自然喜闻乐见,但依然觉得不够,希望孙家在这方面的投入更大些,最好是把那些船厂的老船工们也全部弄去建造寺庙才好。
时间在有事可做的时候总是过的非常快,当胡人骑兵已经开始适应火药弹的炸响时,季节也从寒冬到了夏末。
这几天的袁云依然十分忙碌,除了他以外,整个袁府也很忙碌,因为北上迎娶曹节的日子总算到了,所以需要准备的东西多不胜数,大姐凤萱甚至租用了两条王氏的货船,才勉强可以装下。
袁云看着姐姐准备的各种礼物,嘴角就不断抽抽,之前答应的粮食已经送去邺城大半了,现在又弄了这么多聘礼,真不知道是为了哪般?
想起曹操在信中提到的话,袁云就苦笑不已,现在自己的形象在曹操而言,估计就是个好色之徒,因为曹操的女儿似乎非常多,一个曹节就换了一百万石的粮食,曹操觉得很不错,所以开始有意无意的给袁云介绍别的女儿,估计觉得再换几百万石的粮食了,就更加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