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马日磾没有说谎,诏书里的确都是好消息,可能引起孙策反感的一条都没有。
除去那些冠冕堂皇的客套话,最主要的内容有两点:一是加官进爵,二是希望荆豫扬三州能增加贡赋,缓解关中的财政困难。
朱儁的推荐得到接受,孙坚升为卫尉,改封富春侯,增邑三千户。考虑到关东未靖,孙坚暂时不用入朝,以卫尉之职行车骑将军,统领荆豫扬三州军事。为恩宠起见,可列子弟一人为侯。
孙策积前后功,迁镇北将军,封襄阳侯,食邑一千五百户。
周瑜以平定荆州功,迁镇南将军,封舒侯,食邑一千户。
张纮以稳定南阳,筹措粮草援助关中有功,封高乡侯,食邑三百户。
黄忠、邓展、娄圭、文聘以平定荆州功,拜中郎将,封关内侯。
太史慈以平定会稽山贼、招降泰山贼,协助孙策作战有功,拜中郎将,封关内侯。
朱治以功封中郎将,关内侯。
杜畿以行荆州刺史协助周瑜稳定荆州,转为真,增俸四百石。
黄盖、祖茂、朱桓、鲁肃等人作战有功,皆有封赏,为中郎将、校尉等。
……
一项一项,基本都是按孙策报上去的军功簿封赏,略作调整,以示朝廷还有自主决定权,封侯有食邑的都在荆豫扬三州之内。这里面当然有些小心机,比如荆州系的封赏明显要厚一些,有培植周瑜,制造分裂的嫌疑。不过做得不明显,而荆州系将领的资历和功劳都超过其他人,尤其是一战歼灭徐荣两万精锐那一战,斩首既多,又为王允等人刺杀董卓创造了机会,封赏厚一些也很正常。
至于会不会引起矛盾,那就不好说了。从实际情况来看,引发不满是必然的事。即使不论个人禀性,仅就功劳而言,太史慈和朱桓的战功都被有意无意地贬抑了。太史慈独领一部作战,与程昱那一战斩首数千,居然没有食邑,只封了个关内侯。朱桓与李乾父子那一战也斩首超过千,连关内侯都没捞着,在诸将中泯然众人,没有意见才怪。
不过孙策不能因此埋怨朝廷,只能自己想办法找平衡。如果连这点内部矛盾都摆不平,他也无法统御诸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