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孙策坐在宽敞明亮的舱室中,翻看着面前的书稿。虞翻坐在对面,不紧不慢地喝着茶。
蔡琰言出必践,派人赶回宛城取来了《论衡》书稿。这份书稿也不全,只是比虞翻带来的稿子多了四篇,补齐了一些篇目的缺失内容,不过最有价值是的蔡邕、蔡琰的批注。尤其是蔡邕,作为当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论衡》的理解远远超过盛宪等人。
有了这份书稿,虞翻的任务基本完成。虽然依然缺失的那一部分书稿可能永远也补不全了,可是能做到这一步,虞翻已经满足了。这部分印行之后,将成为江东学术界的一座丰碑。
这是孙策说的,虞翻之前不认可,现在也还有些疑虑。《论衡》成书近百年,一直湮灭无闻,不仅和王不受乡人待见有关,还和他的思想有关。汉武帝时独尊儒术,东汉时儒家已经成了当仁不让的官方学术,孔子成了圣人,他说的话不容置疑,但王充对此很不以为然,他专门写了一篇《问孔》来驳斥孔子,这样的文章能被人认可才怪。
可是孙策说,王充也许有些地方说得不对,或者有些地方说得偏激了一些,但你们驳不倒他,就应该承认他,或者去找证据来反驳他,而不是无视他。做学问就应该实事求是,自说自话、自欺欺人不是做学问的方法,那样的书就算堆成山也不及《论衡》里的一句话。
虞翻学问很好,口才也绝佳,但他也无法辩驳王充对孔子的质疑,除非他否认那些记载孔子言事的书都是伪书,但这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虽然有些勉强,最后他还是承认孙策说得有道理,并且将自己准备印行的一部书无限期延后。那部书是虞氏家传易学的整理,虞翻花了很多心血,本来准备印行天下,可是听了孙策的意见后,他决定再缓缓。
文章千古事,印行之后就要面对天下同道的评鉴,他可不希望漏洞百出。他今年才三十出头,深得孙策信任,已经名扬天下,不需要凭著作撑面子,大可再花些时间斟酌。
孙策合上书稿,轻轻地拍了拍。“仲翔可以好好保管,这份书稿可是价值千金。”
虞翻莞尔,将书稿放进木盒,轻轻拍了拍。“将军放心吧,绝不会有任何失误,一个边都不会少。”
“明日就到襄阳了。庞统的婚礼之后,就要议事,准备好了吗?”孙策笑眯眯地看着虞翻。“到目前为止,你在阳羡立国的计划我还没有透露,你随时可以收回。”
“为什么要收回?他们要否认,总得拿出理由来,我至少可以看看他们的见识如何。”
孙策没有再说什么。他不赞成虞翻的计划,但他也觉得议一议没什么问题,各抒己见,试探一下众人的心思也不错。在哪儿立都是一回事,赞不赞成立国又是一回事。到了他这一步,总不能还等着朝廷来按步就班的加官晋爵,可是能不能挑明大旗割据,他心里也没底,用虞翻这个方案来试探一下未尝不可。
舱外传来脚步声,马超在门口探了探脑袋,又缩了回去。虞翻没好气的说道:“鬼鬼祟祟的干什么?有事就进来,没事就走远点,想比武就到外面等着。”
“嘿嘿,可不是要比武。”马超笑眯眯地走了进来,搓着手。“将军,长史,你们……不忙吧?”
“有事?”孙策说道。
马超笑得更加灿烂了。“呃……要是不忙,我想和将军说点事。”说完,又向虞翻陪笑点了点头。马超一向骄傲,一般不给人陪笑,唯独看到虞翻有点怕。虞翻嘴臭,骂人十八遍不同样,马超实在怕他,听他说话就想揍他,奈何虞翻武艺不比他弱,真动手,他未必能占到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