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1章 诈降很麻烦(1 / 2)

策行三国 庄不周 1725 字 2022-12-11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就地征集粮食是行军作战的惯例。虞城虽在中条山北,却属大阳县,如今大阳县已经入手,在虞城征粮不仅合情合理,而且天经地义。

崔瑜投降,名义上还是大阳长,所以这个任务自然而然的交给了崔瑜。鲁肃要求他在全县境内发布公告,为大军征集粮草。鉴于吴王圣明,爱惜百姓,这次征集粮草按照吴国的政策来,并非无偿缴纳,可以抵充今年的税赋,缴纳数量多的还可以减免徭役,甚至减免三年内的赋税。总而言之,缴得越多越好。

崔瑜就在席中。刚刚听到辛毗讲虞城故事的时候,他还很轻松,跟着笑了几声,同时不忘鄙视一下这些武夫孤陋寡闻,连这么浅显的故事都听得津津有味,又暗嘲辛毗只会自欺欺人,用虞舜的故事附会孙策,鼓舞士气,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现在听到辛毗这个建议,顿时傻了眼。

诈降果然是个麻烦事,有些事想躲都躲不掉。这件事的确是他的份内职责,如果他拒绝,鲁肃、辛毗肯定会起疑。可若是不拒绝,同样可能让刘备的计划落空。鲁肃有了粮,就能继续等待,而刘备却是等不起的。他当然可以阳奉阴违,以百姓不愿缴纳为由拖延,可是吴国的征粮制度如此优惠,不可能所有的百姓都不愿意,说不定真会出现踊跃献粮的局面。

即使处在敌对立场,崔瑜也不得不说这是仁政。从古至今,没有哪一个君主作战时征集粮草会对百姓这么客气的。

“明廷,有问题吗?”辛毗笑眯眯地说道。

崔瑜连忙拱手。“问题倒是没有,只是大阳在月余内几次易手,掾吏们惊魂未定,只怕办事不力。”

“无妨。”鲁肃淡淡地说道:“明廷出令后,我再出一纸告示,通报全县,不,全郡各县的官吏,让他们安心做事,有功必赏,功高者可立刻进入我大吴的考核。”鲁肃顿了顿,又道:“大阳首先归诚,理应有赏,只要把这件事办妥了,相关人员皆可官升一级。”

崔瑜吃了一惊,忽然间有些犹豫。条件这么好,要不我就真的投降吧,何必搞得这么提心吊胆的?可是这么做也是有风险的,一来他的家人还在河内,二来刘备如果把真相揭露出来,鲁肃很可能会杀他。

“还有问题?”

“哦,没有,没有。”崔瑜回过神来,连声说道:“明督仁慈,吏民感激,这件事一定能做好。”

“那就有劳明廷了。”鲁肃和辛毗交换了一个眼神,会心一笑。

辛毗随即讲解了下一步的计划,挑选一支精锐骑兵,穿插到安邑,与吕蒙取得联系,让他安心守城,不要轻举妄动。如果可能,最好将加密后的作战计划送到城里。

张辽主动请缨。他在河东募过兵,对地形比较熟悉。吕小环也积极求战,辛毗与鲁肃答应了,安排张辽执行此项任务,吕小环随行,精选骑兵三百人,一人三马,携带足够半个月的粮食,万一遇到危险,可以河东全境为范围机动作战,不必事事请示汇报。

张辽应喏,吕小环心情雀跃,却不敢太肆,一本正经的领命。

崔瑜的心情却纠结得很。辛毗这一招太狠了,若能施行,刘备的计划就全部落空了。如今他知道了作战计划,要不要通报刘备?通报很危险,一旦被发现,很可能直接被杀。不通报,刘备必败,他就只能以假为真。

辛毗对崔瑜的纠结一目了然,却佯做不知,请崔瑜提供几条路线以供选择。崔瑜无奈,根据他掌握的信息选择了几条路线。辛毗命参军在地图上标注,让张辽仔细记好。

一切安排妥当,众将按令行事。休整的休整,出击的出击。

——

鲁肃说到做到,很快下达了两份公告:一份给河东各县的大小官吏,一份给全河东的百姓,就目前而言,主要是指大阳县的吏民。

这两份公告写得很具体,没有敷衍的意思,可操作性极强。首先兴奋起来的就是大阳县的掾吏。他们不知道崔瑜是诈降,没想过以后还会换君主,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前途,如今听说只要用心做事就可以前程无忧,不用担心自己的身份,他们当然要好好努力一下,就算鲁肃要他们抢百姓的最后口粮,他们都会全力以赴,何况鲁肃的条件这么优惠,百姓再不献粮简直就是没良心了,必须严惩才行。

于是,不用崔瑜督促,收到命令的官吏立刻行动起来,以最快的速度将公告传达到各乡里。

崔瑜表面上忙于公务,暗地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鲁肃的动静这么大,刘备很快就能收到相关的消息,要不要主动传递情报成了他必须做出的选择。

反复权衡之后,他决定还是按照既定计划,向刘备传递消息。俗话说得好,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诈降固然有罪,鲁肃最多杀他一人,说不定还能看在弟弟崔琰的面子上饶他一死。如果刘备认定他背叛,家人肯定没命,再将消息泄露出来,他在吴国也不可能有什么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