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大飞机”计划(2 / 2)

巴州飞机工业公司坐落于巴州市郊外,拥有综合性的机场和专用公路、铁路货运线,紧邻巴州市火车站货运西站,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赵东升选择巴州飞机工业公司,看来是做出了细致的调研,在国内的这些飞机制造厂中,巴州飞机工业公司虽然成立的比较晚,但是却拥有不逊于国内任何一家飞机制造厂的技术力量,基础设施更是非常完善。

而且,犹豫巴州飞机工业公司成立的比较晚,在航空工业总公司的下属几个厂家中资历最浅,兼并时遇到的阻力也越小。

“赵市长,106厂是国家生产歼击机的重要基地之一,涉及到保密原则,即使我们愿意,国家也不会批准的。”梁佑沉吟了一下,笑着向赵东升摇了摇头,赵东升越是表现出兼并的强烈的意愿,那么他就越不能松口。

“我们是国企,说到底,与你们央企一样,也是国家的企业,巴州机械厂在你们手里与在我们手里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所有者的主体发生了改变而已,归根结底它还是国家的企业,遵守国家制定的各项规则和章程。”

赵东升闻言笑了起来,他并不认为梁佑说的理由会是自己兼并巴州飞机工业公司的障碍,于是笑着说道,“你们如果不放心的话,可以把所有关于军方战斗机的资料通通带走。”

“赵市长说笑了,我们怎么可能不相信你们。”梁佑的眉角不由得抽动了一下,微笑着向赵东升说道,看来他刚才的话没有吓住赵东升。

说实话,航空工业总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飞机制造技术和科研人员,不过中国的飞机制造技术还处于六七十年的水平,对赵东升没有什么吸引力。

梁佑很清楚,唯一能打动赵东升的可能就是那些科研人员和熟练的工人,否则的话恐怕今天坐在自己面前的就不是赵东升,而是河东省别的厅级官员了。

“梁主任,如果我们能兼并巴州机械厂的话,华威集团有一个要求。”虽然梁佑在笑,不过赵东升却发现梁佑的神情变得越加浓重,他随后语锋一转,望着梁佑沉声说道,“希望航空工业总公司能从中牵线,将大飞机项目的资料卖给我们,需要花多少钱也无所谓。”

“大飞机!”梁佑正在想着如何对付赵东升,闻言先是怔了一下,随后一脸愕然地望着赵东升,好像显得难以置信。

所谓大飞机,是指起飞总重量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包括军用和民用大型运输机,也包括150座以上的干线客机,是民航使用最广泛的主力机型。

早在七十年代初,中国就开始自主研制举世闻名的“运十”大型飞机,也就是业内人们通常所说的“大飞机”,仅比欧洲的空中客车起步晚两年。

八十年代初,“运十”首飞成功并获得了海内外航空界的一致赞誉,至今堪称中国航空工业的经典之作。

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1986年,财政部否决了“运十”3000万华币的研制费用预算,研制计划终止,“运十”项目最终黯然下马。

后来,中国想通过组装、合作生产麦道82和90,最后实现自己制造180座级干线飞机的计划,结果波音兼并麦道后就把MD-90给停产了,中国买的生产线随之作废。

正是因为有了研制“运十”的基础,才有了中国和麦道的飞机项目的合作,虽然中国研制的大飞机没有形成产业,但研制大飞机的技术和制造基础得以延续,这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有能力造大飞机、并有设计大飞机潜力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大飞机计划终止以后,不少航空界的业内人士对此感到惋惜,认为如果坚持下去的话,十几年以后世界的天空中将不再是波音和空客的天下,中国的大飞机也将翱翔于蓝天之上。

这也使得直到二十一世纪的前二十年,中国还在为国产大飞机而伤脑筋,不得不花费巨资购进波音和空客的客机。

“你知道为什么‘运十’会停飞?”梁佑当年也参加了“运十”的设计,他听到赵东升提及大飞机,沉吟了一下,神情严肃地问赵东升,这可不是一件开玩笑的事情。

“直观来讲,我觉得有三方面的原因,资金、技术和市场。”赵东升闻言微微一笑,缓缓向梁佑伸出三根手指,然后说道,“其中,在这三方面里,最主要的恐怕就是资金了,你也说过,造飞机是一项烧钱的活儿,没有三五七年不会出什么成绩,而国家现在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没有多余的资金来投入到这个看不见尽头的无底洞里。”

听了赵东升的话后,梁佑陷入了沉默中,赵东升说的没错,技术上遇到瓶颈、资金短缺以及没有市场是“运十”无法克服的困难。

相对于中国的大飞机,波音和空客的大飞机更加成熟,性能更加优越,获得市场的青睐,这就使得“运十”的研究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在国家财政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当然是优先发展别的重要项目了,“运十”的终止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