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准备打仗(1 / 1)

长江之上,周瑜率领东吴水师沿江而上,声势极其浩大。自曹安民大闹江东之后,孙策深刻的认识到水军的短板。因此,将大量钱财全部投入了水军培养和战船打造之中。靠着江东得天独厚的优势,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之内,他们就将水军恢复到巅峰时期,楼船等主力战船甚至远超巅峰期的数量。正因为靠着水军优势,在进攻江夏之时,他们才能压着本土作战的刘表毫无还手之力。望着眼前平静的江面,不知为何,周瑜的心忽然砰砰直跳。“大都督。”周泰、凌操快步而来。“二位将军匆匆前来,可有要紧事?”二人对视一眼,周泰进言说道:“进军徐州的计划,末将认为不妥,还望大都督三思。”“是啊,大都督,广陵太守斛律金和下邳太守王安石皆是文武全才,更兼鲁智深和关胜之勇,重兵防御之下,此二郡可谓是滴水不漏。渡江而上,强攻二郡,强攻不下,将对我们极为不利,望大都督三思。”周瑜看着眼前的江面,淡淡说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我助伯符仅用了一年时间,便打下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之地。而后三年多时间之内,我却寸功为例,困守在这小小江东之中。二位岂不闻,困守江东,乃是偏安,长此以往,大业难成。如今大敌曹安民已经死在了邺城,正是我们一雪前耻,攻克徐州的最佳时刻,二位为何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江东徐州乃是血海深仇。当初,若不是曹安民进攻江东,以孙策和周瑜的能力蛰伏数载定可以稳定后方,趁天下有变之时,率众过江,一鼓作气统一天下。如今,曹安民已死,他们如果还故步自封。一旦袁绍击败曹操,北方一统,岂还有他们这些人存活的余地。“可是,大都督!”“行了,没有什么可是的。我已经上表主公,大军回建业休整十天,然后整装待发进攻徐州。”曹安民离开沛郡直奔徐州。五日后,方才赶到了徐州城内。和两个多月前相比,眼下最大的不同就是,大量百姓还沉寂在曹安民被害的阴影中。尤其是越下层的百姓,脸上的哀色也就越重。感受着眼前这一幕,曹安民的心中涌起了一阵满足感。自打新政推行出去,徐州境内的百姓终于是得到了实惠,全境都普遍种植水稻,虽然受到季节影响,第二季产量会降低,但也远超小麦和粟米的产量。一季下来,亩产首次达到了六石。除去缴纳的税赋之外,每家每户再也不用为吃饭发愁。正因如此,百姓们对于新政推行者曹安民才能如此尊崇。得知曹安民被害,哀伤布满了整个徐州不说,还有不少百姓自发的为他修建祠堂,予以祭奠。李世民的一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虽然不能道尽百姓拥戴的好处,但是也证明了没有百姓拥戴就会船毁人亡。如今的徐州,除非所有百姓被屠杀干净,否则没人可以动摇的了自己的统治。而且随着农业不断增产增收,势必会降低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再加上曹安民大力推行墨家之学和商业发展,纵然不会让资本主义萌芽诞生,但也会不断促进徐州腾飞。马车在城中绕行片刻,就回到了州牧府内。因为曹安民麾下人才济济,各郡太守尽是五千年之中的治国能臣栋梁之才。本来应该作为核心的州牧府,反倒有些削弱。在曹安民离去的这段时间之内,上面有姚广孝负责全面,下面则由各郡太守全权负责,所有文书全部由姚广孝和陈登进行决断。徐州一系,除了三韩之外,全部都在准备作战。因此,在回到府邸之前,曹安民先行去了前院,寻找陈登,查看各郡的最新情况。眼下的陈登可不像过去。陈氏一族虽然越发的低调。但人人都知道,他这种低调就是一种隐含起来的高调。姚广孝慵懒,除非是大的政务,不然都懒得管理。繁杂琐事全部压在陈登身上,虽然每天累得头昏眼花,但身上那股重臣的气息越发浓烈。除非是和父亲陈圭在一起,面对其他人时,陈登身上那股气势足以压着对方喘不过气来。“主公。”宇文成都先行一步通知了陈登。因此,在曹安民到来时,陈登已经先一步走了出来。“元龙清瘦了不少啊,成都,让葛洪弄点补品,再从子仲那里弄些肉食给元龙好好滋补下。”“遵命。”宇文成都知道礼物不过是借口,其实曹安民是要和陈登私下密谈,故而给自己一个差事。退出去,关上门。陈登连连称谢。曹安民拉着陈登来到桌前,大量的竹简堆积如山。“我知道主公回来第一件事情肯定是要问准备如何,因而在前两天拉着子仲他们将各郡的东西全部排查了一遍,现在全部都在这里。”“这么多我一下也看不完,你就给我说个大概。粮草军械准备的可曾充足?”“主公放心,这两者都极其充足,就算这场大战旷日持久,我徐州囤积的物资也足够一两年消耗。”徐州联合世家一起经商可不是说的玩的。纵然三韩争霸花费了一些钱财,但对于如今的徐州来说,那点钱不过是九牛一毛。眼下各郡的粮草和军械都在不断聚集,军士和药材也全部分发下去,只待曹安民一声令下,大军即刻便可以出动。“很好。我有元龙,大事无忧。此战之后,如果能够灭了袁绍,我一定上表天子为诸位加官进爵。”“谢主公。”爵位这东西陈登其实不看重,他更加看重的是名声。如今的徐州,他俨然成了仅次于姚广孝的第二人,甚至在很多时候他就是第一人。盛名之下的他,再也没有之前的那般怀才不遇的抱怨,对于曹安民他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既然如此,马上拿着我的手令,发往各郡,让各郡守将马上前来徐州,商议军情。”“属下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