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纳尔逊骑士团(下)(1 / 2)

城管无敌 老老王 2575 字 4个月前

与此同时,刚刚坐着大巴车逃出海德公园,在严重塞车的伦敦街道上缓缓“蠕动”的“中国异能组织旅游团”众人,也在一边看着刚才纳尔逊骑士团抛撒的种族主义传单,一边议论着今天看到的情况。

事实上,对于为什么在英国能够看到这样多的黑人,王秋原本一直感到非常困惑美国有很多黑人倒是容易理解,那主要是南北战争以前,美国南方搞烟草、棉花种植园而批量购买的非洲黑奴后代。可是英国本土又没有种植园,非洲的黑人也不是适合进工厂的劳动力,这么多英国黑人又是从哪儿来的?

美国是移民国家,需要不断吸纳外来人口,但英国可不是啊!在过去的几百年时光里,不要说吸纳劳动力了,英国人自己都经常被人口压力逼得在不列颠无法待下去,不得不漂洋过海移民美国呢!

直到现在看了纳尔逊骑士团的传单,又跟几个曾经来英国出过任务的同事们闲聊了一会儿,王秋才发现,目前诱发了英国社会危机的上千万外国移民,最初似乎是大英帝国崩溃之际留下的遗产。

虽然早在十八世纪末,印度人、黑人、东南亚人和中国人就先后来到伦敦,在这座当时的“世界之都”学习、工作、生活和奋斗,但相对于整个英国的人口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粟。并且很多人最后仍旧各自回家,而不是在伦敦扎根定居。除了给伦敦增添了几分国际化色彩之外。并没有引发出太多的社会问题。

真正导致整个英国社会人口比例失调的问题,起源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也就是大英帝国的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土崩瓦解的时候随着米字旗在一块块殖民地降下。原本驻扎在海外殖民地的军队、文官和侨民纷纷撤回不列颠本土,而成千上万名曾经服务于大英帝国殖民政府,长期协助英国殖民军镇压和统治本族同胞的当地土着拿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汉奸”由于担心在殖民地独立之后,遭到民族主义新政府的清算,也纷纷收拾行李、拖家带口地逃离故国,跟随英国主子搬迁到了不列颠。

而另一方面,虽然在美国和苏联这两大巨人的碾压之下。小身板的英国毛驴(丘吉尔的自嘲)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世界帝国,但最初依然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卷土重来。再加上惨烈的二战给不列颠带来了惊人数字的死亡,造成了劳动力的缺乏……所以。对待这些不离不弃的忠心奴才,以及有朝一日反攻倒算之时必不可少的带路党,英国政府的态度相当宽厚,让他们很容易就能申请到入籍。

于是。印度、马来亚、香港、西非、南非等各处前大英帝国殖民地的土着居民。就随着撤退的英国殖民官吏和军队,源源不断地涌入英伦三岛,从而出现了所谓的“逆向殖民”现象。

类似的事情,在美国也发生过在旷日持久的越战结束,南越政权最终覆灭的时候,美国不得不捏着鼻子大量接受南越逃亡者,防止他们遭到越共的清算,最终导致了将近两百万越南人移民美国。

总之。对于那些稍微有些节操的西方国家来说,位于远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不仅是财富、利益和权势的象征,很多时候同样也是麻烦、拖累和义务的来源。

言归正传,虽然在五六十年代,迁入不列颠的外国移民总数还不算特别多,但由于他们一般聚居在伦敦、曼切斯特、伯明翰等几座大城市里,故而特别显眼。此外,虽说大英帝国完蛋了,但“英联邦”这个帝国幽灵却依然存在,而英联邦国家之间的“特殊关系”,又让这些原殖民地国家跟不列颠本土之间的人口流动,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所以,在第一批大规模移民成功打下了根基之后,很快又继续往不列颠输入自己的亲朋故旧……最后硬是往针孔里塞进一只大象,让不列颠土地上的外国移民数量急速膨胀起来。

偏偏在这一时期,英国的人口结构开始老龄化,青壮年劳动力出现匮乏,而当时英国政府采取的最有效对策之一,就是利用国际移民来补充人力资源的短缺。这一措施确实在一定时间内缓解了社会劳动力的缺乏,避免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衰退,但由此导致的后患也很严重。

首先,英国原本的民族属性相对单一,封建贵族传统遗留物甚多,从来没有成为“全世界民族大熔炉”的历史经验,对于各族移民的接受和消化能力,要比自己的前殖民地美国差得多。

虽然是一脉同生的英语国家,以及先后统治地球的世界霸主,但美国和英国社会氛围的截然不同的。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大国和移民国家,本身就有善变、兼容的一面,历史积淀较少,社会上升空间较多至少在早期是如此,并且一直有着从世界各地吸纳移民的传统,并不怎么讲究血统之类的陈腐玩意儿。

但英国却是一个古老的(相对于美国来说)小国和民族国家,而且还有着传承千年的君主贵族制度,残留着很浓重的血统论、门第观念,社会阶层相对来说要僵化和死板得多事实上,号称“先进”的英国,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法定的贵族国家。在国王之下,还有大大小小的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和教会贵族、法院贵族等共一千多人。这一千多人组成的贵族院(上院),和剩下8000万人选举出来的平民院(下院),理论上是平级的,二者共同构成英国政治的中枢。

在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上院曾经拥有比下院多得多的权力。即使在贵族制度严重式微的今天。上院也仍然是英国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贵族与平民的划分,一直是英国历史、文化和政治的重要特点。而贵族传统的一大特征,就是封闭的社交小圈子和极端注重血脉和家世……

因此。即使是在大英帝国最强盛的时代,被老牌贵族把持的不列颠上流文化圈,也无法把印度、缅甸、西非、马来亚和埃及这些殖民地的社会精英,当成自己人整合进来。而鉴于上院里的这些“贵族血脉”不容玷污,想要把印度王公和缅甸酋长通过联姻等手段塞进英国的贵族圈子里,更是近乎于天方夜谭。

光是看看英格兰征服大不列颠岛这么多年,居然连近在咫尺的爱尔兰人和苏格兰人都没能融合成功。甚至就连最弱小的威尔士人都还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就知道英国人的民族融合能力有多么糟糕了。

大英帝国在海外唯一可以信赖的力量,就是由盎格鲁撒克逊人组成的英国军队。而土着殖民地军队的使用,则必须慎之又慎在印度土着军队大批政变暴乱之后,英属印度殖民地的历史也就走到了尽头。

(很多人误以为是甘地的恳求打动了英国政府,允许印度独立。却没注意到同一时期的印度兵变。)

自始至终。英格兰人从未能彻底解决境内民族认同这一痼疾。只能用放弃国土的办法来卸下包袱。

相反,美国的那些财团和政治家族,虽然同样有着封闭和保守的一面,但是就起源来说,却是欧洲各个民族都有,没什么“生而高贵”,历史渊源也比英国贵族短暂得多,相对来说自然也更有活力。

总之。在对外国移民的歧视和排斥问题上,传统的英国人并不比日本人强上多少。